1. 这个章上的三个字念什么 【问题】这个章上的三个字念什么
-----------------------------------------
【释文】墨趣苑
【说明】篆书阳文,非人名,应为堂号(或传统书画艺术学习中心名称) 。
【字典】在线篆书字典截图----墨趣苑:
(“墨”字写法略有变化)
2. “以趣约易”是什么意思 以趣约易”又做何解?对此我的“论证”如下: 第一,从行文上说,许慎这里概括的是隶变的具体情况,所以,如果隶变字的笔划有增有减,那么许慎只说一种现象,而不提另一种现象,这种文章就叫不通!所以,从行文上说、许慎这里的“约易”二字显然不指笔划的增减 。
第二,如果“约易”指的是笔划的简化,那么按聂先生的也包括许多文改先生的结论,汉字的发展趋势只是笔划的简化,(1)那么从甲骨文到大篆,由大篆到小篆也都该是“约易”那么一下子了?但是,为什么从甲骨文到小篆的简化不叫“古文由此绝矣”,(当然,甲骨文许慎当时还未见到),从大篆到小篆的简化,也不叫“古文由此绝矣”偏偏隶变的简化被叫做“古文由此绝矣?”显然“约易”当另有所指,而且,指的是与以前的文字变化完全不同的一种变化 。因此“约易”二字不做笔划的增减解,这又是我的第二个“论证” 。
第三,也许是社会学者的职业病,总要搞个抽样调查才放心,虽曾被斥为“庸俗唯物论”也九死而不悔 。所以就选用《中国书法大字典》里的字来做样本 。
我之选用这本书首先是它太普及了,不是什么孤本秘笈,读者随便就可以找来核查,由不得我信口雌黄的 。其次,它既收有《说文》的小篆,又收有(清)顾蔼吉的《隶辨》中的隶字和(清)吴大激的《说文古籀补》中的古籀(大篆),所以,进行比较研究起来是很方便的,还有,就是合格的样本(即字典中可用的每种字体的字数)数和全及总体(现存的各该种字的体总数)之比很高,即抽样率很高,有足够的代表性 。
当然也就有充分的根据可以说明问题了,那么,就先谈小篆隶变的调查结果 。(2)在该字典中可用为样本的共3657字,占全书首宇的83% 。
其中,小篆隶变后增笔的共2671字,占有效样本总数的73% ;减笔划的共426字,占12% ;笔划不增不减的占15% 。结果如此,从小篆到隶书的发展,作为一种趋势来说,起码不能说是笔划的“简化”的! 第四,〈说文〉是许慎用隶字编的小篆字典,(3)所以他对这两种字体必定非常熟悉 。
如果他说的“约易”就是笔划的“简化”岂非是在瞪着眼睛说瞎话,所以,“约易”不应做“简化”解,其义甚明 。而且,“约易”并非成词,应各有所指,此处的“约”指规范划一;“易”则指书写容易便捷 。
具体说来,则是一改古文与篆书的图画式的、圆曲纷乱上而又下,左而又右、逆顺倒笔、杂沓多变的笔划,而规范为:横、竖、撇、点、捺、折等六种基本笔划所组成的部首偏旁,完全改变了圆曲的笔划走势,因此,被说成“古文绝矣”,从此奠定了以后两干余年汉字的基本字形 。同时,也自然形成了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的书写笔顺 。
从此奠定了以后两千汉字的基本字形 。同时也自然形成了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的书写笔顺 。
例如:将一划的圆、椭圆、方圆、长圆、扁圆增为三笔的方框;将上曲线、下曲线增为两笔的左撇右捺;将两笔的口增为三笔的口;将两三笔的日、月增为四笔的日、月;将一笔的左右下弯,增为两笔的折;将一长划弯曲,截为两三短直笔;将一两笔的蛇形弯、迷宫弯、胎儿弯、蝌蚪弯分别增为三笔的丐、么、巳和已;将一笔的上、下、左、右开口框均增为两笔的框;将一、二、三笔的纽丝和绞丝均增为三和六划的纽丝和绞丝;将两笔花瓣样弯曲的虫增为六笔;将三笔弯曲的木、禾增为四、五笔的木、禾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恕不一概述,有前列统计数字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