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苜蓿的栽培要点

播种前期 选种 进口苜蓿品种引进,这些品种产量、品质较高,适宜在水肥充足、土质较好的地块种植,但对气候、生长环境要求严格 。种子要经过清选,晒干,使种子的净度达到90% 。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芽细弱,顶土力差,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杂草,墒情好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入土深,对播种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发育 。施肥 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为底肥 。对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种时再施入硝酸铵等速效氮肥,促进幼苗生长 。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过磷酸钙10~20千克或磷酸二氨4~6千克 。播种前要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接种 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 。播种期 春、夏、秋季播种均可,春播3~5月应注意除杂草 。夏播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 。秋播以9月为最佳 。播种方法 苜蓿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或垄播,条播行距30~60厘米 。垄播则采用密垄稀植,行距15~20厘米,既增加覆盖,提高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 。每亩用种量0.75~1.00千克,依据种子质量和地块不同可适当增减播种量 。苜蓿种子甚小,覆土深度以在2厘米左右为宜 。若土壤疏松,播前先镇压一遍,便于掌握深度;播种后再镇压一遍,有利于保墒 。田间管理 灌溉排水 播种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种植密度 。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时可灌溉,灌水用沟灌、喷灌均可最好是喷灌 。苜蓿的根系不耐淹,水淹24小时会造成死亡,雨季低洼地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播前应施有机肥做底肥,适当施用一些磷、钾肥 。除草 苜蓿苗期生长极其缓慢,易受杂草侵袭,幼苗期、返青后、刈割前后都要除草 。化学除草剂分为播种前施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苗前施用除草剂,苗后施用除草剂 。但要注意,药效应在刈割前2~3星期失效,以免造成家畜中毒 。施肥 重施磷、钾肥,一般不施氮肥,每刈割一次,亩施二铵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15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或磷酸二氢钾5千克,无需追施氮肥 。刈割 苜蓿每年可刈割2~3次 。第1次刈割在初花期最适宜,此时蛋白质含量最高 。最晚不能晚过盛花期,否则落叶严重,茎秆纤维化,品质下降 。留茬高度一般为5厘米左右 。最后1次刈割应在早霜来临前30天左右,而且留茬高度应为7~8厘米,以利于越冬 。刈割后的苜蓿要阴干,及时打捆贮藏,否则过干会造成落叶,影响草的质量 。收获利用 青饲或晒干草 从第一朵花出现至全株十分之一开花时期,草中营养最丰富,茎叶产量高且易消化,为收割最佳时期,年收割4~6茬 。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4~5厘米,最后一次收割应距初霜一个月,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 。放牧 应划区轮牧,每隔40~50天放牧一轮 。青贮 单独青贮容易腐烂,可和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 苜蓿霜霉病 叶面正面出现退绿斑,形状不规则,无明显边缘,叶片背面有灰白色(淡紫色)的霜状霉层,外围呈黄色,叶片多向下卷曲 。受害植株茎秆扭曲,变粗,节间缩短,全株退绿 。孢子产生时病斑变成灰褐色,易脱落 。苜蓿霜霉病主要在川塬灌区和阴湿地区发生,发病较早,始发于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一般在6月初和7月底有2个发病高峰,8月下旬病害基本停止发展 。苜蓿锈病 受害叶片先出现褪绿色小斑,后病斑稍隆起呈孢疹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后孢疹状病斑表破裂散出棕红色粉末状夏孢子堆,叶片皱缩、卷曲,甚至脱落 。严重时,茎秆也可受侵染 。苜蓿锈病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要发生地,以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最盛发 。苜蓿白粉病 发病初期叶、茎秆或荚果上有白色霉层,后逐渐扩大,产生分生孢子,发病后期病班覆层出现灰或浅褐色闭囊原,上有黄色或黑色小点,植株生长不良,易落叶 。苜蓿白粉病5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均有发生,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发病最为严重,高寒阴湿地区次之,川塬灌区偶有发生 。苜蓿褐斑病 由苜蓿假菌盘引起,发病初期茎、叶、荚果上均出现点状浅褐色绿斑,后扩大呈圆形,多发于下部茎、叶,再蔓延于上部嫩梢叶片 。后期病斑出现褐色的盘状隆起(子囊盘),叶片变黄脱落 。苜蓿褐斑病主要发生于6月上中旬)7月中旬 。苜蓿黄斑病 受害叶片上初期出现浅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退绿斑,随之变为黄色的大斑 。病斑呈扇状、条斑状或圆形 。病叶干枯,提前脱落 。后期病组织上出现许多橙黄色到黑色的杯状小点,即病菌的子囊盘,多生于死亡的叶背上 。发病时间以5-8月为甚,主要危害幼龄苜蓿和头茬苜蓿,但高寒阴湿地区的苜蓿在阴雨低温条件下发病最为厉害 。苜蓿炭疽病 植株茎、叶、荚果均受侵染,根茎部最易受害发病,植株枯萎,严重时造成死亡 。植株细小,生长不良,常引起草地出现裸地 。病斑稍凹陷,边缘呈褐色,边缘以内呈甘草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 。发病严重时,病斑可环绕茎部或多个病斑互相连接,造成茎的折断 。以6月上旬)9月上旬为发病的高峰期 。苜蓿根腐病 苗期叶片发黄,植株萎蔫倒伏;成株发病的典型症状是根部皮层组织至木质部变为黄色至褐色,主根上的病斑边缘不清 。苜蓿根腐病主要发生在高寒阴湿地区和川塬灌区的越年生苜蓿,特别是5月和8月的低温阴雨和灌水,使苜蓿极易发生根腐病,造成苜蓿地成片枯死裸露 。主要虫害 苜蓿蚜虫 蚜虫主要有豌豆无网长管蚜、苜蓿无网长管蚜和苜蓿斑蚜 。川塬灌区以前2种居多,阴湿山区则多发苜蓿斑蚜 。蚜虫为害时多聚集在苜蓿的嫩茎、叶、幼芽和花器的各部位上,以刺吸口器吸取汁液 。被害植株叶片卷缩,蕾和花变黄脱落,影响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和牧草产量,严重发生时田间植株成片枯死 。蚜虫的蜜露常引起叶片发霉,直接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蚜虫主要在川塬灌区和阴湿山区发生为害,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期 。蓟马 蓟马主要为害叶片、芽和花等部位 。苜蓿嫩叶被蓟马唑吸后出现地图状白色斑点,致叶片卷曲以至枯死 。生长点被害后发黄、凋萎,导致顶芽不能继续生长和开花 。蓟马在花期为害最严重,它在花内取食,捣散花粉,破坏柱头,吸收花器营养,造成落花落荚,引起种子皱缩减产 。虫口密度大时,叶片从边缘开始干枯,状如火烧,导致植株生长停止 。蓟马在苜蓿上均有为害,尤以开花期和接近开花期的苜蓿地多发,4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 。潜叶蝇 潜叶蝇以幼虫潜居在苜蓿叶片的上、下表皮中,刮食叶肉,边食边往里边钻,食量随虫体增大而增加,潜道由叶缘开始弯曲延伸 。当1个叶片上幼虫数量多时,潜道互连成片,致叶枯萎 。叶片受害时大部分叶绿素被破坏,只剩下表皮和叶脉,严重时下部叶片全部枯死 。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造成盘旋形弯曲道,食痕呈白色 。成虫将卵产于叶组织内并吸食叶面,食道多呈钉孔状 。潜叶蝇为害可使叶片质量降低,光合面积减少并致落叶,阻碍植株生长,导致产草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降低 。3月下旬到5月下旬是为害最严重的时期,并有春秋两季为害较重的特点 。主要发生地为川塬灌区,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较少 。斜纹夜蛾 苜蓿夜蛾的幼虫多在叶面取食叶肉,2龄后从叶片边缘向内取食,形成不规则的缺刻 。幼虫也常喜欢钻蛀寄主植物的花蕾、果实和种子 。一般在8)9月局部较大发生 。由于幼虫多取食叶片,短时间内的大量取食,有时1周内将受害苜蓿的叶片全部吃光,只剩下茎秆 。防治对策 引进新品种 抗性苜蓿品种抗病虫害品种可有效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和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减少或避免农药使用 。同时对苜蓿品种合理布局,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和流行,避免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较大规模种植 。在引进苜蓿种子时,要严把种子检疫关,谨防危险性病虫害传入 。注重和加强生物防治 有效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在苜蓿病虫害的防治中,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护苜蓿地的生态平衡 。苜蓿上捕食蝽、瓢虫、草蛉等种群有明显优势,对蚜虫、蓟马等害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此,在采取每一项防治措施尤其是药剂防治时,都要首先考虑对天敌的保护 。适时进行药剂防治 在生产中以上措施尚不能奏效时,可有针对性的使用高选择性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还可利用保护行诱杀法,即在苜蓿田边缘留一片不割地作为诱饵带,当害虫迁移到诱饵带时进行药剂防治 。禁止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氧化乐果、对硫磷等 。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标准,最大限度地保证牧草安全,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