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字楷书怎么写

1. 楷书室的写法 点,是书法中点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阳询著名的书帖《九成宫醴泉铭》中,带点划的字占了相当的部分 。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重复,如“之”字就重复出了三十七次之多,字重书不重,而字字之间都有差异,体现了大家的风范 。在欧体中点划最常见有:右点、左点、竖点、挑点、撇点、长点、相向点、相背点、上下点、两点水、横三点、三点水、横四点、聚四点 。
另外,根据个人经验,欧体中还有一些其它的笔划也演变成了点划,掖点(“年”字的短横、时、“丹、甘”字的中点“正”的中横等)反上点(如:“以”字的中点,“上”的短横,为的上点等),了解这些对写好点划也有一定的帮助 。古人云:画龙在点睛 。
而点划恰如一字之睛,如果点划写不好或者点不准位置,字不美不说还可能成为败笔 。因此点划写法尤其重要 。
右点是最常用的点划之一 。常在字首和字体的右侧出现,也常在字体的中部出现 。
这种点和其它字体的点法不同,可以说是欧体的特色之一,千万要注意不要小看了这一“点”,初学者难写出“欧味”,原因多半在观察不细 。所以,学书要从“点”滴做起,切不可等闲视之或浅尝辄止 。
右点写法要领是:起笔轻落,右下行重按即收 。注意上部小、中间大、下部略尖呈三角状 。
特别的:从点首到点尾的左下方连线不能是一条直线,而是向外稍鼓的曲线,这一点很多新手不会注意,写起来也是比较难掌握,没有一定的功夫,还真写不出这个味来 。我的体会是:具体在写右点的过程中,轻起笔后,要想笔划既要向左稍鼓又要向右鼓出多一些,成为大致三角形的样子,这就要使笔的前半部分全面铺开,达到两侧都鼓的效果后,向右下重按,出现右下侧的角回收笔即可 。
有些人为了出现这种效果,采用回笔向左上描带一下,达到所写出的笔划向左下方微凸的效果,不是不可,但写就是写,回带一下出现的这种效果,“像”的目的达到了,但失了“神” 。书法讲究书韵和行气,不是描出来的,花些功夫多练几次即能达到这种境界 。
右点作首点位时如何安排 。田英章间架结构二十八法第一法即说:“首点居正” 。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 。”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
所以当右点为首点之时,一定要认准所写字的中心位置,成竹在胸 。如“六、高、之、玄、京、永、良、章”等等 。
在欧书中,宝盖中的点虽也是首点,但因有和横笔有交叉的特别之处,虽在首点之位,大多都作为竖点来处理,故不在此右点之论 。二十八法第三法中还说“点竖直对”,当点下方有竖笔时,重心一定要直对 。
如“卞、亲、率、主、市、衷、京、帝、崇、家、室、神”等 。右点不在首位时安排的法则 。
此时点划虽已经不是主笔,也要点好位置,要呈现左右顾盼之势,成为点睛神笔 。如:“划、戈、式、龙、戊、臭、代、分、公、廊”等 。
而“武、成”等字的右点,由于帖中同字出现频繁,故书家都作了变型处理,右点已经变成向左下方的三角形,上、下位置也各有不同,这实为书家谋篇布局的需要,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用心,而不是不动心思地一味模仿 。还有一种位置——掖点位置 。
此名称是本人发明,顾名思义就是点的位置不在头顶,也不在左右肩,而是在掖下肚脐等处 。如:“时、木字旁和衣旁中的反捺、至、能、丽、苻、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