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字怎么写

1. 满族文字的资料 满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人口总数为1041万人,分布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北京为多 。
聚居于东北三省及河北省的满族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大豆、高粱、玉米、烟草、苹果和柞蚕等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山区特产人参、蘑菇、木耳等 。东北三省城市中的满族主要从事工商业,散居于全国各地的满族主要是工人,知识分子也较多 。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
满族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 。作为官方文字,满文一度在全国广泛使用,留下了大量档案资料 。
清中期以后,满语逐渐被放弃,但在今天东北和北京等地的汉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
扩展资料:满族是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 。历史记载,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 。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 。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分化出数个新穆昆 。
宋元后深受蒙古族的影响,女真人称名而不称姓 。清入关后,很多满洲旗人受汉族文化习俗的影响,用汉字为姓氏,如瓜尔佳氏以音译改称为关姓,钮钴禄氏以意译改称郎(狼),伊尔根觉罗又称民觉罗,改汉称为赵 。
也有将满姓汉语音译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的,如佟佳氏简称佟,马佳氏简称马,还有图、德、大、暴、呼、阿、肇、西、布等姓氏,大多数是将原来的满姓用汉字来进行简称 。对此,清统治者十分不满,多次严令禁止,但没多大效果 。
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的满族人普遍用汉字姓,或捏改汉姓,使他人不知其为满族,以至于今天很多满族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老姓 。满族先民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崇尚骑射 。
婴儿初生时,悬弓箭于门前,象征他未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射手 。男孩六七岁时,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稍长,就骑马佩箭驰骋山林 。
女人执鞭不亚于男子,姑娘出嫁,弓、箭、鹿皮服是必备品,结婚时的天地桌上要插上弓和箭 。轿车进门,新郎要射三支箭 。
满族男子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清入关后强行在全国推广 。女子发式幼年与男孩一样,稍长,在脑后留辫子,结婚时开脸上头,戴钿子 。
平时,在头顶盘髻,有架子头、两把头等样式 。男子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 。
其中的“箭袖”(满语:哇哈)是在窄袖口上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形如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挽起,冬季打猎或作战时放下以御寒,放袖子后来成为清朝礼节中的规定动作 。少妇穿宽大的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有花盆底和船形底等样式 。
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56631男子所服的坎肩等至今仍有沿用,而女子旗袍历经演变,现已成为我国传统女装的代表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满汉全席”就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乾隆时的满汉全席已有菜点100余道 。
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 。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 。
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满族 从“白山黑水”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