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鄞”字潮汕音怎么读 “鄞”如是说 郑传杰(浙江宁波鄞区地方志办公室 ) “鄞”字在权威的《辞源》、《康熙字典》中被注释为鄞县地名 。
长期以来,人们受其影响,深信不疑 。然而事实并非这样,“鄞”字不仅用作地名,也用作姓氏;不仅用作鄞县地名,也用作中原地区及南方许多省的地方名 。
那么“鄞”究竟产生在何时何地呢?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 。”可见“鄞”大约产生于夏朝 。
不过顾祖禹没有指出具体地名 。《国语?越语》称:“越王勾践之地,东至于鄞 。”
一般认为《国语》成书于战国,这就是说“鄞”作地名在战国时期出现了 。秦朝推行郡县制,在会稽郡下设鄞县 。
对此《汉书?地理志》称:“会稽郡,秦制 。县三十六:句章、余杭、鄞、钱塘、鄮……”也就是说“鄞”地正式建置,“鄞”正式成为鄞(州)地的专门用词是从秦朝开始的 。
但上述记载都局限于在鄞州(县)地区,而事实上,秦朝之前,在中原地区,“鄞”字就已经被用作地名了;唐以后“鄞”又在南方许多省中被用作地方名,而且在福建、广东还发现了“鄞”姓人 。那么这些存在于鄞(州)地外的“鄞”与鄞(州)地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答案应该从鄞人两轮迁徙的历史“档案”中去寻找 。
一、鄞人第二轮迁徙 鄞人第二轮迁徙应该是从唐末开始的,迁徙的原因主要是战争 。自唐末到两宋的数百年间曾经历过三次战乱,即五代十国混乱、北宋末金人入侵、南宋末元人入侵 。
这些战乱都来自北方,因此每一次战乱来到,都会导致一大批鄞人离开家乡 。闽西地区是鄞人这一轮迁徙的集散地 。
2007年1月16日本人在《宁波晚报》上发过一篇题为《漫说鄞外鄞》的文章,阐述了闽西地区鄞江(即长汀江)、鄞山寺、鄞仙姑及福建、广东、台湾鄞氏与鄞州(县)的关系 。福建、广东、台湾等地有关“鄞”的用名,根源大都在鄞江(即长汀江) 。
建于明代的建宁会馆,有联:“湄岛慈云瞻日下,鄞江福耀丽天中 。”坐落在武夷山星村的妈祖天上宫与鄞山寺一样原是汀州会馆 。
天上宫门额上正中题刻“鄞江(即长汀江)聚秀”四个大字,两边题刻“宁波”、“利济”字样,传达着祈求风平水静、惠利济船的求安、求财愿望 。这些都是例证 。
探究历史,福建鄞江(即长汀江)之用名得于鄞州(县)鄞江,可见这是鄞县人到达长汀江后落下的用名 。如今安徽、湖南、福建、广西、海南等地有不少“鄞村”存在,这些“鄞村”大凡都是鄞县一个家族迁徙到一个新居住地形成的村落 。
如安徽淮南市王鄞村、河南信阳市固始县马鄞村、广西梧州市夏鄞镇夏鄞村、福建泉州鄞村、安徽合肥市庐阳区吴鄞村、海南万宁市老鄞村、安徽六安市固镇镇后鄞村等 。看来鄞县人离开家乡后都特别眷恋“鄞”字,于是他们以“鄞”加“姓”冠以新居住地的村名 。
【鄞拼音怎么写】这种眷恋是数千年凝固而成的情结,其中折射“鄞”在鄞人心目中不只是一个字,而是一种崇拜,一种精神的象征 。今福建、广东还有鄞氏,居住地相对集中,从其家谱、家祠记载看,广东鄞氏是从福建迁过去的 。
而福建鄞氏起源在何处?说法就颇有不同了 。《安溪志》称“鄞姓来源于鄞县的逃难者……鄞县屡受日本倭寇骚扰,金瓯破碎,士民流离失所,外迁逃难 。
这些逃难者为了相互认识,相互关照,不论宗族,都在姓名前冠上地名鄞字,约定俗成而成独特的一派地缘宗族,鄞氏是民族仇恨的纪录,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因为鄞县古属会稽郡,所以鄞姓以会稽为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