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的来了怎么写

1. 韩文是怎么来的 朝鲜文字创制前的文字使用状况
朝鲜文字创制以前,朝鲜人使用汉字纪录书写他们的语言 。他们纪录语言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口说朝鲜语手写文言文,这种纪录手法跟古时的日本与越南一样 。由于古时的朝鲜人“崇汉”、“崇儒”的思想浓厚,所以这种纪录语言的方法在上层社会成了主流 。而另一种虽然也是用汉字来书写,但是书写的秩序与规则必须依照朝鲜语的句法 。这种纪录手法又分做“书记式纪录法”跟“吏读式纪录法”两大类 。
“书记式纪录法”是将话语中的辞汇用对应的汉字写出来,并且根据朝鲜语的词汇顺序排列这些汉字 。以1940年出土的“金石文”(一块用书记式纪录法书写的朝鲜文石碑)里面的文句为例:
原文:二人幷誓记 天前誓 今自三年以后 忠道执持 过失无誓
现代朝鲜语转写: ? ??? ?? 盟誓?? 记录??. ??? ?? 盟誓??. 只今???? 三年以后? 忠道? 执持?? 过实? ??? 盟誓??.
分析:?(二)??(人)? ??(幷,一齐) 盟誓?? 记录??. ???(天,苍天) ?(前)? 盟誓??. 只今????(自) 三年以后? 忠道? 执持?? 过失? ??(无)? 盟誓??.
中文翻译:纪录两人一起发誓 。在苍天面前盟誓 。发誓从今往后的三年,坚守忠诚之道,力求没有过失 。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书记式纪录法”写出来的文章几乎就是汉文 。
“吏读式纪录法”不仅用汉字纪录汉字词汇,而且还用汉字的音或意来表达朝鲜语的助词和语尾的发音 。根据纪录这种纪录法是由新罗时期的薛聪首创的,后世的人们又不断的改善此种纪录法的汉字使用方式 。这种纪录法一直延用到19世纪末 。朝鲜被日本合并以后,基于民族情绪以及朝鲜民族主义的产生,这种纪录法被韩汉夹写文代替 。
朝鲜文字的创制以及使用状况
1443年,李氏朝鲜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以及中国音韵学创制了专门纪录朝鲜语音韵的文字 。当时这种文字的名字叫做“谚文(或彦文)”,但是颁布这种文字的时候,却称之为“训民正音”,于是这个名称逐渐的普及开来 。但是中国学术界一般用“彦文”而少用“训民正音”来称呼这种文字 。到了二十世纪初,该文字的另一种名称“??”(hangeul)开始出现 。在朝鲜语里“?”是“大”的意思、“?”是“文”的意思,所以“??”可以被理解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而在华语学术界,一般用音义结合的方式来翻译这个词 。“?(han)”音译做“韩”,“?”则意译做“文”,“??”就被翻译做“韩文”,而不翻译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
关于创制这种文字的动机,人们可以从《训民正音》序章上获得答案:“国之语音 。异乎中国 。与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 。有所欲言 。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为此悯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习 。便于日用耳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们国家的语言,和中国的不一样,用文字(跟中国)不能交流 。因此一般未受教育的人民,想要说话、最终却不能表达意思的人很多,我对此很伤心,(所以)新创造了二十八个字,想让每个人都很容易地学习(它),以便于日常使用 。”
虽然这种文字是当时上流社会人士创制的,但是它却遭到了上流社会人士的排斥 。有的官员甚至要求世宗废除此种文字,他们怕这种文字流传入中国,被当时的中国人嘲笑为“夷字”,而将朝鲜看做是蛮夷之一 。当然也有不少的官员在私人的环境里面用这种文字纪录朝鲜语,比如写家书就一般都用这种文字来写 。需要说明的是,韩文在字型结构上利于跟汉字夹写,但是当时的朝鲜人是严格区分“韩”“汉”两种文字,在实际使用韩文的时候并没有夹写汉字 。另一方面,由于妇女普遍较少机会接受教育,她们即使会书写,也大多只会韩文而不会汉字 。所以,到了朝鲜中期,虽然官场上仍然使用汉字,但民间及妇女普遍都使用韩文来书写 。而到了宣祖末年,当时的御医许浚更着手把汉文的医典用韩文编写解读,以使医术能在民间普及 。这些都是韩文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