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是如何繁殖的?


孔雀鱼是如何繁殖的?

文章插图
孔雀鱼是如何繁殖的?
孔雀鱼是如何繁殖的?
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 , 视雌鱼大小 , 每次可产10-80尾仔鱼 , 一年产仔量相当多 , 故有“百万鱼”之称 。繁殖时应注意 , 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孔雀鱼 , 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 , 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 , 尾鳍变短 。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 , 以防次品种退化 , 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但孔雀鱼寿命很短 , 一般只有2-3年 。第一胎一般产的比较少 , 最少只产一条 。价格5角~9元1条不等 。
孔雀鱼在狭窄的区域内会有争地盘的现象 , 出现达到导致鱼只致死 , 所以当地方狭小的时候适合单条养殖 。
1、鱼的选择
选择繁殖亲鱼要注意体质是否健壮 , 各鳍(尤其是尾鳍)是否长大而舒展 , 体色是否鲜明 , 花纹特征是否明显 , 色彩是否纯正等 。有了优良品种就可开始做准备工作 。通常孔雀鱼长到4个月就可让其交配 。
2、繁殖水族箱
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箱 , 注入理化特性适宜的水(pH值为6.8~7.4 , 硬度适当 , 水温24~27℃) , 盛水八成 。箱底种水草或放置香蕉叶 , 然后按雌、雄1:2~3的比例投放亲鱼 。用鱼虫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饲料喂养 , 日投4次 。
3、产卵
孔雀鱼为卵胎生 , 繁殖能力很强 。一般4~5月龄便达性成熟 , 此时雄鱼臀鳍部分鳍条演化成尖形的输精器;雌鱼腹部明显膨大凸出 , 在臀鳍上前方的腹部近肛门处出现一块黑斑 , 这块黑色肿斑是临产的征兆 , 其颜色越黑表明越近临产时间 。
发情期雄鱼尾部展开好似“孔雀开屏” , 用斑烂的色彩来吸引雌鱼 , 并追逐雌鱼 。交尾时 , 雄鱼用交接器前端的钩状物钩住雌鱼的生殖孔;交尾时间每次约一秒钟 , 但次数较频繁 。待其交尾后将雄鱼取出 , 雌鱼可连续生殖数次 。
【孔雀鱼是如何繁殖的?】 雌鱼产仔数视其个体大小和年龄而异 , 少则20尾 , 多则100余尾 。小鱼产出后就会游泳和捕食 。第一周投喂的饲料可用纤毛虫与丰年虫 , 第二周喂丝蚯蚓与干饲料 。第一周内的幼鱼饲养要特别仔细 , 因为这一阶段饲养好坏对幼鱼以后的发育影响极大 。
产后雌鱼单独静养3~5d , 以免过早被雄鱼追逐而受伤 。幼鱼长到3~4周龄时可瓣出雌雄 , 并有交配能力 。为了保证子代健壮 , 雌雄鱼必须分开饲养 。孔雀鱼的寿命短 , 2~3年便已衰老 , 雄鱼的寿命较雌鱼更短 。
4、品系控制
为获得奇异而漂亮的孔雀鱼 , 选种上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近亲繁殖(in——breeding) , 二是品系繁殖(line—breeding) 。近亲繁殖是指有密切血统关系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 , 这种方法可以净化和固定遗传形质 , 以产生一个品系 。但此种方法不宜连续采用超过4代 , 否则会因遗传异而出现生理缺陷 , 如鱼体变孝繁殖力减退、色泽不美等 。品系繁殖是让有血缘相关的鱼相互交配 , 但血缘关系并不很密切 ,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把一个固定的品系继续不断地繁殖下去 。
为维持优良品系 , 应严防混交、乱交 , 故雌雄鱼必须分养;在需要的时候 , 选择适当的亲鱼放入水族箱内进行繁殖 , 并作好记录——何种雌鱼与何种雄鱼进行杂交 , 以便日后选取何种性别的鱼与它们的后代进行回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