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隶书怎么写( 二 )


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 。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 。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
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 。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
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汉字书体的演变) 1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 。
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 。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 。
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
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 。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 。
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 。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 。
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二) 。
(表二: 。
3. 怎么学写隶书 隶书又称佐书、八分书 。正恒《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秦天经书,涤除旧典,官狱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实际上隶书就是篆书的简约与急就 。
隶书上承篆籀,下启行草 。隶书产生于战果,兴于汉 。隶书作为一种实用书体,曾通行于汉代 。汉以后虽然被草书、楷书、行书诸书体所取代,但仍然由于其字形的美观、结体的多变,备受人们的欢迎,并成为今天书法艺术创作中颇受欢迎的一大书体 。并由于自汉以来隶书传世的碑刻、墨迹众多,也是入门书法的极好途径 。
就初学者学习隶书而言,今人的隶书墨迹,只能看,决不可以直接去临写 。如果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看也是很有危险的,因为你尚不知学哪些、弃哪些 。故临习只可以临写古人的字帖、碑版 。其道理很简单,我们学习书法只可以学习经过历史淘洗后而积淀下来的东西,遵循历史的成功经验,无疑是件事半而功倍的事 。
学习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要不断摒弃糟粕,这个难度较大,需要不断提高审美认识 。所以学书先要多看、多读,提高自己的审美鉴别能力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临写,这是极为必要的 。如果自己看都看不懂,也不明白哪里好、哪里坏,那又如何去学习?如果学了坏的、丢弃了好的,那还不如不学吗 。因此,永远要眼光在前,动笔在后 。否则笔动错了,还不如不动 。
汉隶是汉代隶书的统称 。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以别于“唐隶” 。从宏观上将秦汉隶书划分为古隶、汉隶和八分三种形态:一是古隶:古隶的流行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9年至公元前111年,即从秦武王时期至汉武帝晚期 。这只是大致的分期 。古隶的特征为纵向取势,横不平,竖不直 。二是汉隶:广义的说,所有汉代的隶书都是汉隶,包括汉初的古隶、汉隶(狭义的汉隶)和八分书 。狭义的汉隶是指西汉使用最广泛的隶书体 。汉隶较古隶规范,又不像八分那样具有装饰性,是西汉直至汉末的通用书体 。汉隶的特征为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 。三是八分:八分是隶书中的艺术书体 。八分书的特征是取左右分布之势,突出挑画和捺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