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汉隶,最好从临写汉碑开始 。但汉碑里的字,有些初学者欣赏不了,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临写 。就必得找个老师请教了 。汉碑风格多种多样:
公正俊逸的如《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乙瑛碑》、《华山碑》、《张景碑》、《史晨碑》、《礼器碑》、《张寿碑》、《袁博碑》等 。此类碑版,技法精妙严谨,意态典雅端庄,点画细腻完善,结体平正匀称 。
古拙雄强的有《鲜于璜碑》、《张迁碑》、《开通褒斜道刻石》等 。此等碑刻,形貌古拙质朴,意态简远雄浑,点画苍劲凝重,结构方正稚拙 。
疏旷萧散的有《衡方碑》、《西狭颂》、《郙阁颂》、《封龙山颂》等 。其艺术风格雍容大度,意态安闲古雅,笔画风后遒润,结构疏扩方满 。
奇倔纵容类的有《石门颂》和一些简牍墨迹等 。意态疏放恣肆,笔画圆浑洒脱,结构富于变化 。
4. 我怎样写隶书 我是在学习柳体楷书的基础上学习隶书的,又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兼学行、草、篆等书体 。
我学习书法是各种书体穿插交替进行的 。学了就要用,在用中检验自己所学书体的优劣 。
通过多年的社会实践证明,在我所写的各种书体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隶书 。加之我在各种报刊发表的、各级书展参展的以及出版的书法作品中,所占比数最大的也是隶书 。
所以我也就渐渐地以写隶书为主了 。近年来,不少书友以及我的学生,不只一次的建议我,将三十多年来从事隶书学习和创作的经验写一写 。
我总感到没有什么好写的 。我学隶书既无家传又无专学师承 。
一次隅尔的机会,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一本《西岳华山庙碑》,真是如获至宝,一直临习了近二十年 。手下没有书法理论书籍作指导,在漫长的岁月里苦心摸索,不知走了多少弯路 。
后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书法资料的增多,我所摸索出的隶书技法才逐一得到验证 。有的是和前人暗合了,有的至今也还不合 。
不合者,第一可能是谬误,第二也算是我的“创造”吧 。一、我写隶书的笔法1、点法隶书的点因在字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形态各异 。
有斜点、捺点、横挑点或是以短横、短竖代替的点等 。其中除了后两种分别与短横、短竖的写法相同外,其余的点法乃大同小异 。
注意掌握好大、小、粗、细、长、短和起笔与收笔的方向和部位就是了 。方法是:逆锋起笔,转笔重按过笔,收笔时,不接笔用回锋,如本帖中“泛”“赤”等字;按笔用出锋,如本帖中“美”“乎”等字(以下均以本帖中的字为例,不赘述) 。
2、横法横画有平画、波画两种 。平画的写法是:逆锋向左起笔,绞锋向右过笔,过笔中加有提按或顺笔,令其有粗细变化,避免浮滑 。
收笔迅猛空回,末端或方或圆、或秃或尖自然天成 。平画接笔时,起笔收笔一要深入相接笔画的内部,不得露出痕迹 。
我写短横与竖画穿插处,习惯作渐按渐提,使其呈鱼肚状,如“掉”“扣”等字 。但两个以上的短横并排与竖画穿插,则不采用此法,如“惟”“更”等字,平画大都是平直的,但为了适应个别字造型需要,也有中段稍曲者,如:“立”“山”等字 。
波画的写法是:逆锋向左下方轻按,绞争锋向右上方蹲锋,使呈“蚕头”状,然后中锋向右运笔,(以下凡不说明用侧锋者均用中锋行笔)至捺脚处要稍停驻,有时还趁机轻提以调正一下笔锋,趁势下按,使笔毛尽量铺开 。斜后随即反正,顺势向右上方行笔,边行边提至末端笔管微微右旋,使呈雁尾状稍停空回收笔 。
这一笔左边像“蚕头”,右边似“雁尾”,故称“蚕头雁尾”是隶书的突出特征 。又是一个字的主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