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的草书怎么写

1. 草书早一点还是行书早一点 草书出现的早 。
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而行书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
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称为“章草” 。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 。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 。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 。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 。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 。”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 。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张怀瓘在其《书议》又云:“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明代丰坊在《书诀》中则有更为形象的描述:“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 。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 。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则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 。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发展辉煌灿烂的历史 。
2. 来的草书怎么写啊 根据当前草书的发展,”来“字的草书大约70种,如下列举24中,希望对您有用 。
扩展资料:
行书的起源问题,无权威的定论 。历史上有归结为某个人创造之说,实际上未必是个人所能为的 。只要根据已发现的实物和文献,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加以考察,就不难得出较为可信的科学结论 。最初的行书,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当时不仅已出现行书,且已有行书家 。
最早的行书,应是在实用中出现,是从民间开始的一种写法,如西汉末和东汉初的《居延汉简》中,那种既不是一笔一画写成的隶书,又不是章草书的书体,结体、写法的简便和点画的连带,已具有行书的特点 。
但是说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演变来的,这种说法可能不很贴切 。从行书发展来说,楷、行书是同时从隶体蜕变出来的不同写法,在发展过程的初期即相互影响,而行书成熟却比楷书快,草书章草变为今草也比楷书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