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 , 刘备为了给死难在荆州的关羽报仇 , 大举讨伐东吴 , 结果以惨败告终 。一次战役的成败 , 要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 这些因素当中 , 也包括指挥者的个人情绪 。关羽败走麦城 , 被俘死难之后 , 当时魏国召开了紧急应对会议 , 大家都认为蜀汉应该会收缩兵力 , 力求自保 。刘晔却不以为然 , 他说:刘备与关羽情同兄弟 , 绝对不可能放下关羽被杀的仇不报 , 他此番出兵是必然的 。
夷陵之战的教训
刘晔对刘备的脾气了解得滚瓜烂熟 , 对敌情有充分掌握 , 事情果然不出他所料 , 刘备大规模出兵了 。
【夷陵之战有何教训 夷陵之战后蜀吴为何和好】而蜀汉方面 , 对于刘备出师的分析 , 基本上一面倒:反对 。诸葛亮、赵云和黄权等高层军政人员 , 都持否定态度 。尤其是赵云的分析 , 在史书上都有记载 , 他说:我们的敌人是曹操 , 而不是孙权 , 我们不能偏离这个战略 , 如果贸然征吴 , 到时候可能陷入长期消耗的地步 , “兵势一交 , 不可卒解” 。这里要给赵云点个赞 , 他事先就看出了此战将是一场消耗战 。
任何主动进攻的战争 , 如果打成消耗战 , 都是不理智的 。孙子兵法云:“兵闻拙速 , 未睹巧之久也 。”就算没有什么高明的战略战术 , 只要行动迅速 , 反而能取得胜利;如果陷入长期鏖战 , 就算用尽各种计谋 , 也终究是个战败的下场 。
刘备如果冷静一点 , 就会看到这不利的一点 。然而 , 为兄弟报仇的冲动模糊了他的战略眼光 , 扭曲了他的战术观念 , 他执意用兵 , 而且还自信满满地说:“吾用兵老矣 。”这就是常说的“怒而兴师” , 是用兵大忌 。因为高层的过于情绪化 , 会导致战略目标的模糊和不确定 , 一个只为发泄情绪的战略行动怎么可能目标明确呢?
刘备的军事行动也有点散乱 。他追击东吴陆逊的部队 , 跨过几百里山林 , 越前进越分散 , 最后将大军分布在山地起伏 , 丛林密布的地带 。铺开的范围越大 , 战斗力就越涣散 。而且盛夏时节军队驻扎在丛林密布之处 , 是容易被火攻的 , 当时远在北方的曹丕都看到了这一点 , 说刘备必败 。
刘备有丰富的战争经验 , 为什么会犯这么个低级错误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太焦躁 , 报仇的动机掩盖了战略目的 。蜀军到底是来干嘛的?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而来 , “缘山截岭” , 应该有所收获 , 见好就收 , 见不好就撤 , 一切以战略目标为最高原则 。
而刘备呢?当时他认为不狠狠教训一下东吴就对不起关羽 , 当然 , 他也有夺回荆州的企图 , 然而为兄弟报仇的意图干扰了他的军事意图 。陆逊也摸透了刘备的情绪 , 利用刘备满怀怒火得不到发泄的心理 , 一直拖住他 , 你越想报仇我越不跟你交锋 , 让敌人在愤怒的状态中干耗着 。
愤怒是不能持久的 , 久而久之 , 就会焦躁、疲劳 , 进而丧失起码的智慧 , 连密林地带在气候干燥的时候不宜驻军的基本常识都忘记了 , 最终导致出现陆逊所说的“兵疲意沮 , 计不复生” 。于是陆逊发动火攻 , 给每个士兵一把茅草 , 点个火 , 以极其微薄的成本击败刘备 , “破其四十余营” 。这就是有名的“火烧连营” 。刘备到战败的那一刻 , 都还出现明显的个人情绪 , “大惭恚” , 又惭愧又生气 。到白帝城的时候 , 还写信给陆逊 , 问他还敢不敢再战一次 , 个人情绪太浓厚了 。
- 枋头之战背景 解读枋头之战有什么影响
- 男命七杀格对事业运有何影响
- 郾城之战有什么结果 如何评价郾城之战
- 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 袁绍过于刚愎自用
- 昆阳之战 刘秀与王莽间的以少胜多的战略决战
- 宋金唐岛之战 火器应用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
- 提高夫妻生活时间有何秘诀
- 《委托合同》委托当事人行使解除权有何条件限制
- 金桔片泡水喝的功效 金桔片泡水喝有何作用
- 家庭繁殖绿萝有何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