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论文怎么写( 六 )


再往后就到了二十世纪,学者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开始对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儿童诗、儿童小说、学校剧等在儿童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创作要领进行论述,可惜影响不是很大 。直到五四时期,经鲁迅、周作人等著名文学家的大力提倡,中国的儿童文学才真正发展起来,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 。
如鲁迅翻译了俄国童话作家的一本《爱罗先珂童话集》 。周作人发表了《童话研究》、《童话略论》、《儿歌研究》等论文 。
叶圣陶出版了中国的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 。还有冰心、丰子恺、张天翼…… 中国的儿童文学的确发展起来了,可我总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弊端,导致其整体成就低下 。
首先是观念问题 。中国的旧观念,似乎总不把儿童当成完整的人来看待,就像乘车、乘飞机要半票一样,在文学上,也只给了儿童半票 。
如《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之类读物完全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来教育孩子,只准其仰视,不能平等相待 。对此,周作人曾提出过一个全新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将儿童当作完全的个人,承认他们具有与成人同样的人格,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世界” 。
这观点相当正确,我们读安徒生、王尔德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童话对成人来说,也是相宜的,甚至更过于儿童 。安徒生在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他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听的,更是写给那些为孩子讲故事的大人看的 。
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安徒生的作品才能够让人回味一生,保持永久的魅力,永不褪色 。其次是潮流问题 。
我始终认为,文学是不应该赶潮流的,儿童文学尤其如此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 。
性相近,习相远 。”虽说人性相近,但毕竟个人所历世事不同,所以要归纳出一个恒久的人性来,很难 。
童性却又是另一种情况,凡世间儿童,大抵都如一张白纸,纯真净洁,一尘不染,没有生来就阴险狡诈的,也没有生来就疾恶如仇的 。所以,单就儿童文学来说,它完全可以拥有一个恒久的主题:善 。
试观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也都无非一个“善”字,只不过表达方式更为奇妙,对“善”的内涵挖掘的更深一些罢了 。现今有很多童话作品,往往一味追求情节上的曲折和形式上的时髦,而忽略了童话创作的根本目的,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
还有人文精神问题 。现代的童话,为迎合时代需求,常常有科普内容出现,这虽是一件好事,却使我想起了童话作品里面人文精神的匮乏 。
究竟科技与人文哪一个更重要?我的偏见,是人文,至少在童话里面是这样 。因为我近来总是想,如果科技过于发达了,人类将会成为它的奴隶,而不是主人,这原理和守财奴没什么两样 。
与科技不同,人文却是属于人类自己的东西,不能看作“身外之物” 。所以人文精神的充实,比科技的发达更重要 。
通过科普来教育孩子,也许可以使他变得更聪明、更现代;但通过人文精神来感化孩子,却能够使他成为一个善良、高尚的人,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善良更可贵呢? 末了,我想说明一点,搞儿童文学必须慎重 。虽说童话是最浪漫的一种文学形式,作者尽可以凭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但是,其内涵必须是纯精神的,不应该杂有任何物欲的痕迹,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一张张纯洁的白纸,我们需要对他们负责 。
7. 谁给我一篇儿童文学论文 — 91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 ,是十九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