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毛笔字怎么写

1. 行书的特点是甚么 行书 [xíng shū]书法名称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展开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中文名行书类别汉字用笔特点端正平稳 入木三分结构特点大小相兼优点书写速度快书写起源一、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 。”
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 。清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 。
后简易 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 。
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 有馀肥瘠相称 。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 。
运用不宜太迟,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行书 功力,运笔,规正的最直观体现 。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 。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 。
草稿是相闻书也 。”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 。
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 。
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 。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 。
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 。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 。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
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书法家清曲散人书写“行书”南宋姜夔《续书谱·行书》曰:“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书不同 。
大率变真,以便于挥运而已 。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苦不相远 。
’《兰亭序[1]》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 。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 。
所贵乎稼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 。必须博习,可以兼通 。”
按语:行书结字必须具之动势 。方法一,加大横、竖画的倾斜度,增强整个字的动势;二把方形的字倾斜成斜边形,从险势中增强字的动势;三采用倚正相依手法,使字体活泼稳定又不东倒西歪;四采用虚实对比手法,使字体取得动而平衡的要求 。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字的大小、布白、虚实、粗细、枯润变化及其用笔特点,这样写出来的行书自然会有动势 。同时由于行书运笔的节奏比较快,所以要特别注意笔调的沉着功夫,要纵得出,擒得定,拓得开,留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