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森隶书怎么写

1. 刘炳森隶书,得,怎么写 【网上只找到刘炳森字体试用版,才三个字有刘体写法】
请下载安装字体
解压缩后,拷贝文件中的方正隶书繁体.TTF到C盘windows文件夹下FONTS文件夹中 。
然后打开word文档,选择方正隶书繁体字体,你所打出的都是隶体了 。
软件请从页面下载
2. 刘炳森隶书的特点有哪些【刘炳森隶书怎么写】 首先,在用笔上,刘先生讲究匀净 。
刘炳森隶书中很难看到飞白笔法,他似乎在极力回避这种笔法,而对线条的滋润、光洁有着骨子里的偏好(这很能让人联想起“馆阁体”来) 。在用笔的力量分配方面,刘先生也处理得非常“公平”:横画一律较粗,竖画一律较细,这种笔法虽然看上去非常卖力,却并未显现出应有的力度,究其因,主要是用笔上铺毫与聚毫运用不当所致 。
铺毫使线条呈扁平状,这种线条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宽度,但却丧失了应有的厚度,缺乏立体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33930,给人以单薄的丝绸或布条等扁平物体的感觉,而且又给人以笔始终浮在纸面上,不能入纸的感觉,自然缺乏力度 。聚毫所写出的线条则相反,它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给人以破空杀纸、力透纸背的审美效果 。
古钱币文字就有这种审美感染力 。按说,两种笔法并无优劣之别,关键是如何使用 。
刘先生将聚毫用在竖画上,铺毫用在横画上,横粗竖细,加剧了字形的扁平感,极大减弱了书作的体积感和感染力 。在结字上,刘炳森隶书呈现出“满”的特征 。
无论是多笔画字,还是少笔画字,刘先生都将每个字处理得四角填满 。对于笔画多的字来说,这么作要容易一些,对笔画少的字,就需要将笔画加粗加厚,这样的结果便是大小齐平,如古人所谓“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令大”,给人的感觉便是“状如算子”,缺乏变化、缺乏生气、缺乏生动活泼的气象 。
章法上,刘炳森隶书更是突出了这个“满”字 。他的书作,不仅每个单字四角布满,整个作品的四角依然填得很实,每字每行端正笔直,壁垒森严,仿佛一个无比严肃的仪仗队!刘先生几乎对古人“计白当黑”、“以虚当实”的审美观充耳不闻,采取排斥的态度 。
当代书坛,大概没有第二位书家能像刘先生这样将隶书写得如此标准、如此到位、如此严谨 。像刘炳森先生这样毫无浮躁之气,深入继承传统的精神,几乎需要所有书家认真学习 。
但对刘先生本人来说,却缺乏了一种求变的精神 。孙过庭有“平正”、“险绝”、“平正”的三阶段说,刘炳森虽然已经将隶书“写好”了,但这种“好”仍属于第一个“平正”阶段 。
也许是他的隶书得到了更多认可的缘故,他至今仍然陶醉在“写好”的境界之中 。隶书虽然近“俗”,但将隶书写得高古奇崛者大有人在 。
我们必须说明,刘炳森隶书得到的更多是世俗社会的认可,或者说只是完美地完成了书写(或称为写字)任务,他的隶书,很难说已经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境界,这就难怪有人要说刘先生的隶书是“隶体美术字”了 。
3. 刘炳森隶书的特点有哪些 先抄一段:
刘炳森老先生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 。一九六二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 。现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