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笃庐青绿的繁体篆书怎么写 笃庐青绿 小篆和大篆写法 。
2. 新篆体怎么写的 小篆:新
新 xīn〈动〉形声 。从斤 , 从木 , 辛声 。据甲骨文 , 左边是木 , 右边是斧子 。指用斧子砍伐木材 。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 。“新”是“薪”的本字 。
砍伐树木 。“新 , 取木也”《说文》
小篆 xiǎozhuàn:指笔划较简的篆书 。
秦 代通行的一种字体 , 省改大篆而成 。亦称 秦 篆 , 后世通称篆书 。
【笃的篆书怎么写】今尚有《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残石存世 。
汉 许慎 《序》:“ 秦始皇帝 初兼天下 , 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 , 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 。斯 作《仓颉篇》 , 中车府令 赵高 作《爰历篇》 , 太史令 胡毋敬 作《博学篇》 , 皆取史籀大篆 , 或颇省改 , 所谓小篆者也 。”
3.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的篆字怎么写 "爱众亲仁"语出《论语·学而》 , 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内容.子曰:" 弟子入则孝 , 出则弟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行有余力 , 则以为文."谨者 , 行之有常也.信者 , 言之有实也.泛 , 广也.众 , 谓众人.亲 , 近也.仁 , 谓仁者.余力 , 犹言暇日.以 , 用也.文 , 谓诗书六艺之文.孔子用这句话来告诫弟子:"一个有道德、有品格、有德行的人 , 首先必须爱人重人 , 不爱人者不成其为人 , 更不能成为仁人".孔子力倡爱人:樊迟问"仁" , 孔子回答"爱人"(《论语·颜渊》).这就是所谓的"仁者爱人"."爱众亲仁"也就成为立身、为学的最高境界. 民政事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事业 , 它"在乎民生 , 关乎民心".作为一个民政人 , 我们只有具备"仁者爱仁"的博爱精神 , 去关注百姓心声 , 关心弱势群体的处境 , 做到"爱众亲仁" , 才是真正实践"上为国家分忧 , 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这应该是民院每个教职员工治学工作、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点 , 也应该成为来民院的莘莘学子们的求学初衷. "博学笃行"是对如何实践"爱众亲仁"的方法论回答.《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之 , 明辨之 , 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 , 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 , 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 , 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 , 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 , 才能兼容并包 , 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 , 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进而"泛爱众 , 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 , 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 , 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 , 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 , 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 , 是为 "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 , 不辩 , 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 , 真伪难辨 , 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 , 就是既然学有所得 , 就要努力践履所学 , 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 , 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 , 踏踏实实 , 一心一意 , 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 , 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 , 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 , 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 , 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 ,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 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 , 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 , 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 "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 , 流于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