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业收入可观 据测算,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在1:8-1:14之间,也就是说,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14元的回报 。航空航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空间计划已经为美国增值2万亿美元 。
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1年度,英国空间工业总收入有29亿英镑,法国大约有200亿欧元,俄罗斯有9亿美元 。根据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 。
更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 。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乐部”里的中国,未来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块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 航天产业的投入非常惊人,一架航天飞机仅研制费用就高达100 多亿美元 。这也难怪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一份美国报纸的标题是: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 。
但航天业的回报同样不容小觑,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认为,“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卫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
正如焦教授所说,目前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 。而自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至今中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 。
在中国,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建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站和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海陆空交通、地震监测、森林防火灭火等领域也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受益无穷 。中国研制的卫星费用低、质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处于前3-5名 。
其中,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名列第三,火箭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名列第四,通信卫星名列第五 。2003年“神五”的成功发射,更为中国卫星出口扩大了市场 。
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 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 。而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中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 。
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向《财经时报》介绍,“中国从?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术,带动了诸如电子、计算机、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 “中国已经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包括电子行业、元器件、原材料、飞船材料等很多方面 。”
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研究院研究员刘济生说:“目前有些载人航天的研究 。
4. 读书成果怎么写 读书的乐趣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想这种享受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到 。
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依我看来也需要缘分 。缘深,似乎成了书呆子,愚不可及;缘浅,开卷无益,掷书而茫然 。
我所说的读书,主要是指无功利性的读书 。所谓功利读书,一来读书为升学;二来读书为考试;三来读书为交差 。
这几种读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我不以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为升学而读书,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如郑板桥之谓敲门砖,门敲开了砖头不妨扔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