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数字人文”成为出版新话题

云展销应对疫情常态化
“数字人文的概念 , 将成为学术出版的方向 。 ”在第二届中版好书全球云展销大会学术研讨环节 ,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如是说 。
7月13日 , 由中国出版集团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版好书全球云展销大会”在京开幕 。 为期3个月的展销大会仍在“中版好书库”这一数字平台上举办 , 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 。
去年的第一届云展销 , 中版集团旗下20家出版社上线纸质书2万余种 , 电子书近万种 , 今年从用户需求和使用偏好出发 , 增加了图书品种 , 新增电子书1183种 , 多为新书 , 如中华书局的《顾颉刚全集补遗》、商务印书馆的《云南三村》 。
大会期间将推出中版好书VR展、云享中版音乐会等活动 。 在8月下旬举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 , 也将设置“中版好书云展销大会”专架 , 举办“中版云馆配”等活动 。
翻新沉淀的人文社科知识
在学术研讨环节 , 采访人员频频听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数字人文” 。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张海惠介绍了以哈佛为领头羊的美国各大学图书馆不满足于文献数字化 , 启动数字项目 , 开辟前所未有的古书阅读和利用的方便途径 , 使原始档案文献的利用成为可能 , 利用特色馆藏开发原创数字人文项目 。
什么是数字人文?它是电脑运算或资讯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学科 , 可被定义为以合作、跨学科与电脑运算等新方式提升并重新定义人文学术研究的新模式 。
澳门大学图书馆的潘雅茵在发言中说 , 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周期将变为收集—修复与保护—信息组织与整合(数字化)—发现(推广、出版等)—利用(科研产出) 。 “我们需要把人文社科领域沉淀的知识体系 , 用新的传播技术和模式 , 再次为学者与公众搭建起思想与知识沟通的平台 , 如今的出版行业需要具备这种内容翻新的能力 。 ”潘雅茵说 。
知识存在方式将发生改变 , 相应会带来出版的改变 。 潘雅茵认为 , 开放取用的出版模式将越显重要 , 作者、出版社、图书馆、受众的关系从单向模式变成双向的多元互动 。
徐俊介绍说 , 中华书局旗下的古联数字出版公司就是数字人文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 古联系统采用数字化手段 , 创立“中华经典古籍库” , 它的籍合网更是具备自动标点、字符转换等功能 , 并对古籍整理工作采取众包协作的方式 , 任务发布 , 瞬间申领完毕 。
三联书店总编辑尹涛在发言中提出:“阅读的价值不应该被降低 。 我们要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来坚守文化的价值 , 参与大众精神生活的构建 。 ”他以“中读APP”为例 , 解说三联如何用新的传播语言和方式把三联书店乃至整个出版界在人文社科领域沉淀的知识翻新 , 拒绝碎片化 , 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 , 引导用户回归价值阅读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介绍了中图公司数字人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包括集纳上百万电子书并提供智能检索工具的易阅通平台 , 纸电同步采选、有超过百万条中文图书标准元数据、可定制Marc数据的中国出版物采选平台 , 拥有近5000种精品学术图书的中国学术电子书库以及以5G新技术赋能中国珍贵文化典籍的尝试 。 采访人员 张稚丹
【人文|“数字人文”成为出版新话题】[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