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诗怎么写( 二 )


3.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
4.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
4. 《望岳》的全诗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即山东地区 。
4.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
割: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 。
眦:眼眶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 。
凌:登上 。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望岳的诗怎么写】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 。
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 。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 。
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浚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上二人语均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唐诗别裁》云:"五字已尽太山 。"此诗最后两句也颇得佳评,浦起龙《读杜心解》云:"末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 。
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各有不同 。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时,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 。
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 。
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 。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
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