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提笔折锋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笔挺起来的程度恰到好处 。提不到位,笔锋仍处于偏锋状态;提过了头,又会出现起笔切下的墨痕大、中锋行笔的笔道细,被称之为“钉头”的病笔;提笔不够或不提笔,横画的上方露出直下起笔的锋尖,是古人称之为“喙”(hui如鸟的嘴巴)的病笔 。
古代书法家要求写毛笔字横画要“左去喙,右去吻”,说的就是要藏锋起笔,去除如鸟嘴一样的“喙”;收笔提笔藏锋,去掉如嘴巴一样的或“折木”等缺陷的“吻” 。横画除了方笔、圆笔之外还有一种,起笔不是切笔直下而是逆锋,属于逆锋起笔的方笔 。
其书写方法是在方笔切笔直下起笔之前加进逆锋起笔即可,这里不另赘述 。方笔、圆笔的起笔方法是各种书体和各种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之一 。
康有为称:“书法之妙,全在运笔 。该举其要,尽于方圆 。”
可见方笔、圆笔的重要 。我们将楷书根画的方笔、圆笔写熟练了,其他笔画的方圆写法无不相类,也很容易过关 。
此关一过,以后不论写 行书还是草书,其方笔、圆笔也都以此法人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要先学楷书的缘故之一 。
三、横的主次及态势 横画有主笔、次笔的区分 。如“三”字和“五”字的底横均为主笔,其他的横画为次笔 。
我们将这两个字的横画主笔和次笔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主笔长、次笔短,主笔重轻起伏大 。次笔变化小,尤其是起笔、收笔,主笔强调,次笔马虎 。
譬如,主笔横画的收笔,与次笔相比多一顿笔的动作 。横画除了有主次之分外,还有态势的变化 。
它不是平直如尺,而是有一定的斜势和俯仰的态势变化 。不同的字和不同位置的横画其态势也各不相同,因字而异,不可生搬硬套,须掌握其一般的规律 。
(一)横的斜势 横画是有一定斜势的 。如果每横都平直无变化,那么这个字必然僵硬死板,缺乏生气 。
因此,颜真卿、柳公权及历代众多楷书大家的作品中的根画都有一定的斜势 。一般横画的斜势都是以左低右高的形式出现 。
这与从古到今强调写毛笔字要用右手执笔有关 。因为以右手手腕为圆心、以手掌为半 。
3. 楷书的横怎么写 横字楷书写法有8种,具体如下:
横是形声字,木为形,黄为声 。本意是门前的栅栏或横木,引申为横向,并由此引申为纵横交错、成为横状、横着的意思,用作动词,横与宽、广相通时用作形容词引申指宽阔、广远,又引申为充溢 。横又读作hèng,指不顺从、蛮横,又表示意外的 。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故名楷书 。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
4. 方笔魏碑应该怎样写 1、写魏碑用羊毫比较好,因为魏碑金石气息比较浓,用软一点的可以中和一下,或是写的温和一点 。
2、魏碑是北魏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 。魏碑:顾名思义,它流传下来的形式主要是碑刻和拓片 。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
共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如《龙门二十品》 。;一类是墓志铭如《元显儁》《元桢》《张猛龙》《张玄》等等千余种 。魏碑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用笔险绝,跌宕雄浑 。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