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也是允许考生终身报考,只要考生有毅力,他们就可以无限制地参加科举考试 。那么,在古代,会有白发苍苍的老考生吗?
在古代,老人应考及第者是屡见不鲜的 。如唐昭宗光化四年(901)这一榜进士26人中,陈光问69岁、曹松54岁、王羽希73岁、刘象70岁、柯崇64岁、郑希颜59岁,昭宗同情他们长期参加科举,到如此大年龄才中举,就免除他们参加吏部铨选,破例立即授予他们官职,当时人称之为“五老榜” 。
虽然六七十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算不上什么高寿,但对当时平均年龄只有四五十岁而言,这个年龄就可以称之为高龄老人了 。所以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中都表达了这个意思,说的就是70岁的人是非常少的,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来白居易在他的《感秋咏意》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旧话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 。”可见,在唐代,人如果活得过了70岁,便会感到自我满足 。更何况,还能在这样大的年龄高中进士,更是难得 。
南宋绍兴八年(1138),在朝廷举行的殿试唱名仪式(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学位授予的仪式)上,当司仪大声宣布:“本科探花陈修”,这时从众多的读书人中走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艰难地跪倒在地上,用沙哑的声音,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说:“谢主龙恩,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磕头,将自己的脑袋在地上磕得咚咚地响 。
他的这一动作引起了宋高宗的好奇,便让他站起来 。陈修谢过之后,宋高宗仔细打量了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估计他的年龄也不小了,就问:“您老人家今年高寿啦?”陈修答道:“回禀万岁,今年七十有三了 。”高宗心里想,这个老头真的很不错,这么老了还能来应试,应该子孙满堂了吧,他接着问:“那您老人家有几个儿子呢?”没有料到的是,陈修一听到这个问题,显得十分尴尬,他压低了自己的语调,好像不愿意让更多的人听见,他说:“回禀万岁,我还没有结婚 。”这个回答着实让见多识广的高宗大吃了一惊,原来陈修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居然熬了这么多年还没有结婚,这种毅力确实令人感动 。
于是,高宗将一个姓施的宫女许配给陈修做妻子,还赏赐了一批嫁妆 。陈修的这个故事成为社会上闲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当时有人编了一首打油诗,其中两句说:“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 。”这个73岁的老人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了宋真宗那首《劝学诗》中所说的“莫恨娶妻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不过陈修可能不是年龄最大的及第的北宋进士,传说梁灏82岁中雍熙二年(985)状元,如果属实的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中状元年龄最大的人 。
如果说六七十岁的人中举、中进士还不算离奇的话,那么98岁的广东考生谢启祚应考就应该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了 。
据《郎潜纪闻·初笔》卷六《谢启祚耋年登科》记载:谢启祚不知道是大器晚成,还是以前考试都没有发挥好,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已经89岁的他还是一个老童生 。后来参加过乡试,可能是因为精力不济,还是落第了 。
到98岁那年,这个老童生不愿接受皇帝的破格录取,坚持参加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乡试,面对别人的劝阻,他说:“我老没老,只有我自己知道 。你们这些人不懂,科举是确立一个人名分的大事,你们怎么知道我这一辈子就不能考中科举呢?我就是要通过金榜题名来让自己扬眉吐气 。”不知是主考官有意满足他的愿望,还是他在考试时发挥得特别出色,这次他还真考上了举人 。
公布录取名单之后,欣喜若狂的谢启祚提笔赋诗一首,取名为《老女出嫁》,以此来形容自己高龄中举的心情,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 揭秘古代历史上男子是怎么知道女子失贞的?
- 古代宫女清理月事之谜
- 古代和亲公主的真实生活 远嫁她乡 生不如死
- 古代花名雅称
- 古代风流倾世皇妃 迷倒三位君主的花蕊夫人
- 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 那她们穿内裤吗?
- 古代对火灾管多严 商代在路上倒灰要被剁手
- 古代业字怎么写
- 古代的生辰八字怎么写
- 古代的安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