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到底该不该扶 孩子摔倒后扶不扶

孩子摔倒到底该不该扶 孩子摔倒后扶不扶

孩子摔倒了,这么做会更好
首先,要审时度势,对当下的状况做一个判断 。
比如我的女儿的这次摔倒,我之所以没有那么担心,是因为她摔在了草坪上,草坪上的草很厚,有了极好的缓冲 。再加上她跑的太快,身体前倾,我很确定脑袋是没有摔到的 。而且我很熟悉她的面部表情,能从她不同的表情和哭声中有个大概的判断,她那天只是哭了两声,看到妈妈后声音就小了,最后抽泣几声,自己就爬起来了 。
【孩子摔倒到底该不该扶 孩子摔倒后扶不扶】但如果是其他的情境,我恐怕是没有那么淡定的 。她学习爬的时候喜欢爬到很高的地方,比如桌子,甚至窗台上 。她一旦爬高我就紧张的不行,因为从高处下来,是很容易头朝地的 。有次她从沙发扶手上摔下来,哭的歇斯底里,因为摔到了头 。这种情况是需要立刻抱起来,仔细检查摔伤的部位,评估是否需要立刻就医,然后专心致志的好好抚慰的 。
所以孩子摔倒了,是在草地上还是水泥地上?是摔倒腿了还是摔到脑袋了?孩子的面部表情是什么样的?父母要根据当下的状况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如果是在水泥地上,而且是摔到了头部,那么不要犹豫,这时候别说扶不扶的问题了,立马就医都有应该的 。
但如果是有缓冲的地方,又没有摔到脑袋,孩子也看起来没有那么痛苦,这时候扶不扶都是次要的,但父母千万别大惊小怪,口气夸张,宝宝你怎么又摔倒了?
因为这时候,父母的言语对孩子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孩子能感知和接收到的信息,是一种惊慌失措的负面情绪 。接着他们也会下意识的去想,是不是我真的摔到了哪里,真的摔的很严重,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
这些深度自责和紧张的情绪,会逐渐积累在身体里,然后在他们以后面对挫折和挑战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一点点的小事或者后果,都会被过度的放大 。
其次,询问孩子的需要 。
如果父母已经判断出,摔倒没有那么严重,这时候也不要纠结于扶与不扶的问题 。因为扶与不扶只是父母们主观的决定,孩子都只能被动的接受,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忽视了 。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经提到过温尼科特的概念“足够好的妈妈”:如果一个婴儿在周围没人的情况下,爬到了高处,等他发现了危险的时候开始哭,如果到最后感觉到了极大的恐惧和绝望,妈妈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妈妈是非常糟糕的妈妈,是0分妈妈 。
而在婴儿还没有感觉到任何恐惧的时候,就先把婴儿抱下来,让婴儿丧失了一次体验焦虑和恐惧的机会 。这样的妈妈是完美无缺的100分妈妈 。0分的妈妈和100分的妈妈一样,都是不合格的妈妈 。
那什么是60分的妈妈呢?即婴儿到达高处之后,感觉到了极度的恐惧和绝望,此时妈妈过来把他抱下,让他处在安全的环境中 。在这种状态下,婴儿体验了安全和危险,体验了恐惧和失望,也体验到了妈妈的温暖与强大 。这样的妈妈才是最好的妈妈 。
做个“足够好的妈妈”,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需要,在他们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再出手 。所以在孩子摔的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不妨先问一句:“你还好吗?需要帮忙吗?”
比起“你怎么摔倒了”的大惊失色,这就是一种温润平和的态度,“你还好吗”,是为了告诉孩子,摔跤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妈妈看到你摔倒了 。“需要帮忙吗”,是为了确认孩子的需要,妈妈一直在这里,守护着你呢 。
如果孩子表示不需要妈妈的帮忙,那么你可以在旁边陪着孩子,一般他一会就会爬起来 。如果孩子一直大哭不止,那么父母要理解这是孩子在发泄情绪,此时就先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比如“宝宝摔到腿了,好痛呢!妈妈也吓了一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