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大暑少凉意,秋天少穿衣 。这一说法也是由科学依据的,人们在大暑节气里,应该因自然界中气候的变化来养生 。那么既然气候已经开始热了,我们又该怎样来改变自己的养生方法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暑节气的天气特点和养生的原则 。大家来看下文吧 。
大暑节气
节气由来
大暑节气是七月下半月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便是大暑,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20°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 。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
【大暑节气 大暑养生知识大课堂】天气特点
大家都知三伏天最热了,而大暑恰巧处在中伏阶段 。所以在大暑节气里天气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各地的温差也不大 。
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 。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 。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
大暑农事
灌溉
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 。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 。
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 。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
抗旱
在大暑节气里,由于天气的炎热,所以人们生活环境里的水分蒸发的也非常的快,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一年中的伏旱的时期,此时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 。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
大暑养生
原则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由于我们人体在夏天的时候津液消耗的会比较多,所以在夏季我们首先应该注意清热生津止渴 。
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 。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 。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 。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
原则二: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 。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 。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
原则三: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到了夏天,由于天气非常的热,所以我们人体的消耗量也随之变大 。
- 24节气之白露饮食风俗有讲究
- 处暑时节的养生美食
- 春季养生粥食谱有哪些
- 衣食住行 处处皆养生!
- 老年人六大养生妙法
- 五种中医养生运动体操介绍
- 冬至养生 进补必不可少
- 谷雨养生 谷雨要注重祛湿强身
- 立夏吃什么 立夏养生的健康饮食
- 雨水节气 做好“春捂”助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