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深度解读我这一次才真正读懂了苏轼
若要研究北宋文学,眉山苏家一定是逃不开的。宋人笔记里,曾有“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的说法。虽然略显夸张,但是唐宋八大家苏家能够独占其三,他们的文学造诣之厚重,好像真的吸收过天地精华一般。
苏家父子三人里,又以长子苏轼的名气最盛。苏轼一生在宦海沉浮四十年有余,一心都系于百姓福祉,几经贬谪后仍能宠辱不惊,所到之处的百姓无人不爱戴他。苏轼在文章、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影响了当时无数才子。
文章插图
除了文学方面的地位,苏轼还受到后世人热烈追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豁达自由,他可爱的灵魂融入在其文字中,传承千古仍旧引人拜读。他用最宽阔的胸襟去拥抱这世上的所有,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发现美好的存在。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北宋初年,仍旧沿袭了唐朝的科举制度,以诗词文章为主要标准来选拔官员。久而久之导致想要去科举的学子大多重视文采技巧,却不关注应该如何治理国家。欧阳修对此颇为不满,建议范仲淹改革科举,真正选拔出于国家有用的人才。
文章插图
苏轼与苏辙的父亲苏洵,也对科举中的文章不太认同,他年轻时候并不愿意跟从时人的做法,用些文字技巧来敷衍科举,致使几次考试全部落第。接受了失败的打击后,苏洵将精力转移到培养下一代上面。他要求苏轼、苏辙从小研读《论语》《孟子》以及韩愈的文章,要求他们作文章要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空泛地玩弄辞藻。长此以往,造就了苏轼的文章文字激昂,可以指陈时弊、揭露社会矛盾,与当时社会举子的“时文”迥然不同。苏轼21岁时与弟弟一同离开故乡,进京赶考。恰逢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因此考试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苏轼一举及第,从此拉开了他在官场沉浮的序幕。
文章插图
公元1069年,刚刚即位的宋神宗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王安石变法重视国家统治力量,手腕严厉强硬,对于不同声音不吝于打压。而苏轼一心关注民生,认为当权者应该以人民为本,他屡次向宋神宗进谏指责他的错误: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支持变法的一派对于苏轼自然是百般阻挠,不想让他的官职离皇帝太近,最后苏轼被任命为开封府判官。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止谏言,苏轼体察民情,不断地写诗文诟病变法的坏处,总能掀起舆论的波澜。毫不意外,他成为了变法派的眼中钉。
文章插图
他们上奏弹劾苏轼,说五年前苏洵病逝时,苏轼乘船返乡借机贩卖私盐和瓷器等。朝廷为彻查此事大动干戈,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苏轼的名声却受损严重。无奈之下苏轼主动要求外放,到杭州府担任通判。变法进行到这时,对于变法有异议的人大多已经发不出什么声音。如苏轼的恩师欧阳修、司马光、范镇等人,他们不是退休就是归隐田园,朝堂上已经被变法派全面占据。而他们仍旧不肯放过苏轼,北宋第一文字狱“乌台诗案”由此诞生。最初是沈括上奏说苏轼的文章讥讽朝政,后来变法党纷纷指责苏轼暗含不臣之心。苏轼被抓捕后,历时四个多月的审判,有无数老臣站出来为他求情,包括此时已经罢相了的王安石。皇帝最后顺水推舟,释放了苏轼,将其贬谪到黄州。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德寿宫$访杭州南宋德寿宫复原设计师:最难的是细节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蝴蝶迷@鲁智深武松有十一个兄弟,宋江有八大金刚和蝴蝶迷,打起来谁会赢?
- 方腊#鲁智深生擒方腊后说了2句话,共6个好汉听懂了,离开宋江得善终
- 水浒#宋江最害怕的梁山好汉,不是武松,不是鲁智深,宋江怕他杀了自己!
- 称呼$“官人”是什么意思, 宋朝女子为什么要称呼丈夫为“官人”?
- 山水长&北宋诗人王安石彻夜难眠,写下一首忧国忧家的“静夜思”
- 冬奥会|北京冬奥|我的冬奥会好看吗?(随笔 宋艳丽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 酒楼!南宋落魄书生在酒楼题了首打油诗,没想到成为经典之作,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