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曲的视角:“如果丧失了社会需要,它是没有存在意义的”( 三 )


本文图片

朱素云、王瑶卿反串之《溪皇庄》
“譬如主张改用新乐器 , 表面观来固一至简单问题也 。 然经研究现实 , 则其繁难正甚也 。 新乐器决非旧琴师场面等所能演奏 , 必须求新乐工 , 一也 。 乐器既改 , 则旧时唱腔 , 决不能用须另行谱制 , 且必另行学唱 , 二也 。 伶人是否愿习之?三也 。 即有少数愿习者 , 而多数伶工 , 不能伴奏 , 亦难实现 , 四也 。 再让步 , 即有一组伶工 , 志愿学习合奏矣 , 然是否适用于旧剧之场子中?五也 。 再让一步 , 即求得某一出可以勉行试奏 , 然演出后 , 能否调和 , 是否可博得观众同情?仍是问题也 。 在已成名之伶工 , 难肯舍其固习 , 轻于尝试 。 此又必然之情势 。 然则改良戏剧一事 , 夫岂易易哉?”
可是旧戏已经成为一个结晶 , 不能改动它的部分;除了打碎这结晶 , 把它嵌镶到另一新形式中去 , 是没有别的法子了 。
话在这里可以结束了 。 这里还剩下一个大问题 , 即形式内容的一元和二元问题 。 但这里也不是讨论的地方 , 以后或者在有机会论到“京派”时再去详细谈它了 。
(《生活知识》1936年第2卷第5期)
- 历史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