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写纸|如果没有“书物”:一次关于“书”的寻找
如果没有“书物”:一次关于“书”的寻找
自小就知道一个简单的规矩 , 看过的书报 , 无论新旧 , 都不要随意扔弃 。 那时家里没有多少书 , 但是大人会一再叮嘱孩子 , 书是特别的物品 , 与名贵无关 , 但要给予一定的尊重 。 最好是整齐地放回书桌书柜子里 。
小时候看乡村医生开处方 , 会压个椭圆形的石头 , 被打磨得包浆光亮 。 岂不知那就是一种镇纸 , 也常常被拿来压书用 。
家里有一册深蓝色复写纸印出来的《宫廷秘方》 , 笔记工整 , 印迹清楚 。 那种复写纸用完了仍会有文字遗迹 , 并可反复使用 。 这种看来老土的复写纸 , 现在想来也是书物一种 。
余秋雨曾在《中国文脉》书中描述:“老家民间有一个规矩 , 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 , 哪怕只是小小一角 , 哪怕已经污损 , 也万不可踩踏 。 过路的农夫见了 , 都必须弯下腰去 , 恭恭敬敬捡起来 , 用手掌捧着 , 向吴山庙走去 。 庙门边上 , 有一个石炉 , 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 。 ’”
这种敬惜字纸的故事 , 作家汪曾祺也写过一篇《收字纸的老人》:“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 , 认为字是神圣的 。 ”
热爱读书的犹太人的“敬惜字纸”传统 , 则体现于他们的教堂 , 那里会设一个存放废弃书籍和零碎文件的地方 , 称为“书冢” 。
而在中国很多古城 , 如北京、成都、苏州等地 , 也能看到“字纸炉”、“字纸亭” , 过去的年代 , 还有一些挑担子捡拾带字纸张的老者来回巡游 。 有的惜字局、惜字社 , 还兼做刻印宣传认字和行善的书籍 , 以供社会使用 。
迄今 , 在苏州还留存有唯一一座惜字炉 , 墙上留有“惜字宝库”四个字额 , 砖雕时间为清光绪时期 。
当我站在苏州现仅存的这座清代惜字宝库之前 , 似乎能够感受到一代代市民对于书物的敬重 。
如果这些风雅传统能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 , 该是多好的展览?满世界都在举行大小书展 , 但能否有一次书物展的呈现?由此我开始慢慢“掉”进一个叫“书物”的收藏坑里 , 并展开了一次有关书物的寻访之旅 。
文章图片
与苏州探花书房联办中国书物展海报(慢书房 制作)
《前汉》书夹板
旧时自制诗联书签
一 从芷兰斋到谷登堡铅字
当我走进藏书名家韦力的藏书室芷兰斋时 , 大为震惊 , 因为在北京这样高房价的城市 , 以套房专用于储书 , 恐怕略显奢侈 。 可是当你深入其中后 , 却发现很多古籍的价值远远大于房价 。
说芷兰斋是一座独立图书馆 , 绝不夸张 。 这里的一些古籍版本 , 恐怕就连“国”字头的图书馆都没有 。 而当看到韦力把一套“程甲本《红楼梦》” , 即1791年以木活字排印的《红楼梦》随意堆放在窗台下 , 并随手拿起几本打开给来访的朋友们看时 , 我更是惊讶 。 韦力的这种慷慨和热情 , 是很难得的 。 因为据我所知 , 这种价值逾千万元的木活字本是非常珍贵的 , 其价值不仅仅在于金钱 。
韦力自我介绍说 , 他所倾心收藏的古籍门类之一种就是活字本 。
当我向他提起苏州文学山房的掌门人江澄波时 , 韦力总是会关切地询问老先生的身体如何 , 还修书吗?他说早期在苏州收书时与江先生成为好友 。 文学山房早期曾出过一套《江氏聚珍板丛书》 , 是江澄波之父江杏溪所编 。 这一套珍贵的木活字本 , 韦力书斋中也收全了一套 。
- 陈珊|完美伴侣:没有家庭,事业成功的意义又在哪里?
- 老虎$如果互换一下,武松能不能拔垂杨柳?鲁智深能不能打死老虎?不能
- |跟着故宫“看门人”细数故宫“家底”
- 墨香铜臭$墨香太爱主角不愿他们跌落道德制高点?笔下人物没有完美只有生动
- |如果觉得现在的工作很无聊,其实你可以再坚持坚持
- 设计师|载入史册的中国大桥,整座桥没有一个桥墩
- 宝玉@红楼梦里,为何晴雯死了,林黛玉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满面含笑
- |工作满5年以上,工资少不敢辞职,说的就是这4类人,当中有没有你
- 求职|30岁小伙失业找不到工作、还没有存款怎么办?可以先看看这三点
- 赵光义&如果杨渊平再忍耐一下,或许杨业就不会同时失去三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