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濮之战的成语是什么 城濮之战是哪两个国家

成语“退避三舍”出自城濮之战 , 成语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 , 也比喻退让河回避 , 避免发生冲突 。
晋文公继位以后 , 整顿内政 , 大力发展晋国 , 使得晋国渐渐地强大起来 。楚国这时候正在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域范围 , 此次率领楚、陈、许等五国攻打宋国 。宋国派人请求晋国进行援救 , 大臣们对晋文公说:“楚国总是欺负中原诸侯 , 主公要辅助有困难的国家来成就自己的霸业 , 现在正是时候 。”于是 , 晋文公扩充队伍 , 建立军队 , 去救宋国 。
之后 , 晋国攻下了依附于楚国的曹、卫两国 。后来利用齐、秦跟楚国的矛盾又与齐、秦进行结盟 。楚成王听到三国攻打楚国 , 便立即宣布退兵 。但是成得臣并不想中途而废 , 让楚成王答应他出兵 , 楚成王只派了少量的兵力给他 。成得臣先让晋军释放卫、曹两国 , 但是晋文公却在暗地里答应恢复他们的地位 , 但是要他们与楚国绝交 。成得臣听到后非常生气 , 于是他便下令进攻 。
楚军一进攻 , 晋文公立即命军队往后退 , 晋军有点不法理解 , 为什么一个国君要让一个臣子呢?狐偃解释说:“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 , 主公曾经答应过楚王要是两国交战会退避三舍 。今天撤退是为了实现当初的诺言 。要是我们对楚王动了兵我们就理亏了 。我们退了兵 , 如果他们还不善罢甘休 , 那我们再打不迟 。”晋军一口气退到了城濮 , 但是成得臣并不甘心 , 还很傲慢地下战书 。晋国选择了迎战 , 运用对策 , 把楚军杀的七零八落 , 楚军的士兵纷纷逃走 , 成得臣在半路上觉得没法进行交代于是选择了自杀 。
春秋时期城濮之战是哪两个国家
春秋时期 , 楚、晋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展开了一场具有战略性大型战役 。在这场战争中 , 楚军在实力上占了优势 , 但是晋军善于利用计谋 , 在策略上采取了后发制人、扬长避短的仿真 , 从而击败了傲慢不羁的楚军 , 雄踞中原 。
城濮之战的导火线是晋军援助宋国导致楚军没有攻下宋国 。在晋文公同意援助宋国的时候 , 楚、晋之间的战争就正是打响了 。晋国没有直接去营救宋国 , 而是攻打趋附于楚国的曹、卫两国 , 这两个国家相继被晋国攻克 。之后 , 晋军让宋国去贿赂齐、秦两国 , 让他们劝楚国不要再打宋国了 , 另外晋国又送了土地给宋国以示自己抗楚的决心 。楚国没有听从齐、秦的建议 , 从而使得齐、秦两国大怒 , 这两个国家就顺势与晋国结盟 。
楚成王见势不妙就下令撤兵 , 让主将子玉撤离宋国 。但是子玉没有认识到当时的局面 , 依然坚持与晋国进行对战 。楚成王摇摆不定 , 但仍然派兵给子玉 。子玉等到增援之后 , 更加狂妄了 , 他要求晋国放了曹、卫两国 。晋国想了一个万全之策 , 在私下答应恢复曹、卫两国 , 但要跟楚国断绝关系 , 曹、卫两国也照做了 。子玉非常生气 , 于是决定攻打晋国 。晋军的大部队退到了城濮之地 , 晋军以“诱敌深入”的计谋让楚军落入了他们的圈套 , 子玉被晋军撤退的假象所蒙蔽 , 导致最后被楚军击溃 , 只能落荒而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