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留给冯导向观众解释的时间不多了( 二 )


于是,评价系统也开始全面乱打。当下互联网已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紧密相连,把很多人的知识结构改造得更加“广泛而分散”,一个人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各种渠道接触到大量信息,且不论这些通常为二手或者碎片化的信息是否能够完全取代自身的经验和真实的世界,但它们确实能够让人有“见多识广”的错觉,并且有自信把正确或不正确的观点当作事实,并发表评价。这些评价有些是中肯的,有些则未必。
之前观众是“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如今则是“不知道自己有所不知”。但是无论如何,差评传播的速度足以让整部剧风评被害,作为创作者,你甚至不知道是哪个地方触到了网友的敏感点。
【 莎翁|留给冯导向观众解释的时间不多了】现在连没有看过《北辙南辕》的观众都知道里边“社畜”人均高档公寓大别墅,冯导已经不再是讲述老百姓自己故事的导演。可能冯导自己都没想到,观众揪住的点竟然是,“这些社畜的钱怎么那么好挣?”“怎么随便就能跟刚认识的朋友合伙开餐厅?”互联网时代见多识广的观众有一个思维逻辑是“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你塑造的跟我见过的不一样,你这就是假”,那之后什么剧情也都没用了。
抛开具体剧情不谈,仅从人设来看,剧中的五个大女主其实都不能算是“社畜”,从她们各自的背景来说,住成那样也并没有特别离谱,尤其在北京这种地方,开宝马七上月薪三千的班,穿阿玛尼吃路边摊的奇怪人设真实存在。但描摹这些中产生活对《北辙南辕》里的人物塑造却有扰乱。更糟糕的是,观众并不会给你解释的时间。在互联网时代,每一帧都可以被截取讨论无限放大,创作者确实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观众的火眼金睛和先入印象,与其力求面面俱到,或许可以换个思路。
比如同为群像剧的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就很机智,虽然五个主人公个个是医学专家,其中也不乏学霸、海归、富二代,但是与塑造人物无关的背景信息和剧情均一笔带过,所有发力点都围绕最核心的戏剧情节,其目的都是让人物丰满,让主题明确。剧中与医学相关的操作细节非常逼真专业,生死攸关时没有大呼小叫反而宁静温暖,没有耸动的大事件,却在每一个细微的片段里让观众有饱满而集中的感悟。
如果确实没有现实主义功力,还有一条路,就是干脆完全脱离观众的经验范围。没有人会去质疑穿越玄幻剧的科学道理,也没有人较真《顶楼》里那些狗血富豪们是否真实、有没有原型,因为从一开始观众就被带进了一种“奇观”。说起来,“真实的”或者“虚构的”做到极致都可以,最怕的就是说真不真,说假又不假的“悬浮态”。
粉圈流量深度伤害
所幸,在《北辙南辕》里还是能够看到一些优秀的表演,至少这一点上要向主创团队致敬,感谢冯导,至少没有拉来流量充数(也许是没预算)。如今有太多网剧都是给流量刷简历或者给平台刷业绩用的,毕竟流量为王的年代,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打造出一个流量明星并建立起粉圈体系的最好媒介就是互联网和电视,而网剧网综的观众群体也不负众望地率先全面粉圈化。
曾经看过一篇调查报告里提到,相当一部分网剧受众只有在嗑CP和看偶像的时候会放正常速度,其他时间全部倍速。有些播放程序还为此开发了“只看他”“只看她”“只看CP”的剪辑功能,这对电视剧创作本身其实是有伤害的。但是粉丝带来的播放量平台又无法拒绝,所以才会有人气偶像索要天价演出费却没时间背台词甚至找替身拍远景戏的怪现象。这样说来,黄渤在《北辙南辕》里的角色应该找个擅长此道的流量来演,才更到位。而且,黄渤赋予那个角色的演技会不会太好了一点,几乎是“念天气预报也有戏”的程度,在现在的演艺圈里长成这样还能成为大咖的,一定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奋斗,演技渗透在血液里了。怎么可能两句词都不想背,不背词的都是戏接不过来剧本没空看的流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