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满族姓氏的发展变化

满族|满族姓氏的发展变化
文章插图
作者富察宝仁 吉林家谱满族哈喇(姓氏)考释在满族的传统文化中,哈喇(姓氏)和家谱是项很重要的内容。从姓氏和家谱中,可以追溯满族这个历史久远的北方渔猎民族从蒙昧时期走来的足迹;从满族人对老姓(满族“哈拉”)及家谱的重视,可以看到满族人鲜明的祖居地意识,强烈的民族理念和慎终追远、对长白山祖宗发祥之地的崇尚精神。满族的哈喇(姓氏)可谓浩瀚繁杂,且随着时间的前进、社会的发展而出现了许多分支及演变。据《金史·百官志》载,辽金时期满族先民女真人已有 115 个姓氏,分有“白号之姓”和“黑号之姓”。到了清代满族的姓氏已扩展了 10 倍,据由乾隆皇帝亲自审定的《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载,满族的姓氏已多达 1100 余个。一个人的姓名即是此人的代号,一个人有名有姓,乃天经地义之事。其实,名才是一个人在世间的代号,而姓氏只是在表明他的血缘关系。说起满族的姓氏,首先要搞清楚“哈拉”和“穆昆”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哈拉”即是姓氏,是一个男性祖先社会血缘关系的群体,早年间人们都居住在一起,后来这一个个群体扩大了。人们为了打猎捕鱼及生活方便,便分居在不同的地方,这一个个分地而居的群体,满族人称之“穆昆”即是氏族。满族人称自己的姓氏为“穆昆哈拉”,即“迁出氏族的姓氏”之意。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解释得十分清楚:哈拉得之于生,穆昆是来自占据(分居)的地方。满族先民是北方的渔猎民族,人多了都在一处打猎捕鱼是不行的,保证不了人们生活食物的来源。于是,同一哈拉的族人便分散而居。正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凡例》所载:满洲族姓甚繁,而一姓之中,所居地名不一。这些为了生活分散而居的满族先民越走越远,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了哈拉的同一姓,在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穆昆。像爱新觉罗氏,是清代赫赫有名的皇家姓氏,其实“觉罗”即是一满洲大姓,其中尚有住于东北广大地区的许多分支穆昆,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载:觉罗为满洲著姓,内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等氏。其氏族繁衍,各散处于穆溪、叶赫、嘉木湖、兴堪、萨尔浒、呼讷赫、雅尔湖、靰鞡、瓦尔喀、松花江、阿库里、佛阿拉、哈达、汪秦等地方。应该说满族姓氏的起源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其历史渊源又有其地域特点,既有古老的萨满文化信仰符号,又有满汉文化交融的社会发展的一些标志。追根溯源,满族姓氏的形成主要有如下几个源流。满族|满族姓氏的发展变化
文章插图
以原始的图腾崇拜为姓氏满族是世居于中国北方的满—通古斯语族一支,信仰古老而又原始的萨满教已有数千年的时光。他们信仰天地、山川及动植物,乃系“万物有神有灵”。早年间,各部落都会各崇信一种图腾,为其部族的保护神,而这个图腾即是本部落的标志,部落(穆昆)也就用此图腾来命名了。满族八大姓之一的“钮祜禄氏”,汉语便是“狼”之意。此部族早年曾崇拜狼图腾,即以狼为哈喇(姓氏)标志。后来接受汉文化思想,认为“狼”生性凶狠称之不雅,故冠汉姓时书写成了“郎”姓。“萨克达氏”,汉语即“猪”之意。系此部族早年崇拜猪为图腾,故以“猪”为哈拉的标志。后随着文明的进步认为猪 习 性 较 脏 ,故 在 冠 汉 姓 时 书 写 成 了“朱”姓。“ 尼 玛 察 氏 ”,汉 语 即“ 鱼 ”之 意 。乃 早 年 此 部 族 是 以 鱼 为 图 腾 ,故 名 之尼 玛 察 氏 。冠 汉 姓 之 后 ,书 写 成 了“于”字。还有一些部族是以植物图腾为哈拉的,如“纥石烈”氏,汉语即“核桃树”。据考,早年此部居于不伦(穆棱)之地,山间多有核桃树,便以核桃树为部族之图腾,名为纥石烈氏。以原居住地为姓氏满族的先民乃渔猎民族,居于山林之间及江川河畔,故有一些部族便以所居之山川之地为姓。如“富察”氏,即金女真人之蒲察氏。早年,其居于“盛产蒲草的蒲察之野”,故而姓蒲察,在明清之际转称为“富察”。冠汉姓时,有富、傅、付等姓氏书写。“宁古塔”氏,满族世居于宁古塔地方的部族,即以此地名为姓。宁古塔乃满语“宁古特”,宁古汉语为“六”之意,特(塔)汉语为“坐”之意,乃“六人坐一阜”之意,即兄弟六人各居一城。宁古塔氏冠汉姓有“宁、刘”姓。宁,乃取宁古塔之首音;刘,据说取自汉语“哥六个儿”之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