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历史学院副教授徐畅:王建的经历折射了唐代京畿区域的社会特质( 三 )


综上 , 我们采用以王建为代表的当时在地者对长安—京畿关系的表述 , 以“长安未远”作为本书的书名 。
(本文节选自徐畅所著《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一书导言内容 , 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授权发布)
华文好书选读
|北师大历史学院副教授徐畅:王建的经历折射了唐代京畿区域的社会特质
本文图片

《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
徐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年4月
中国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唐代 , 长安是全国的首都 , 东亚的政治中心 , 物质文明闪烁、外来文化交融;由于资料的缘故 , 学界对其研究远不及西陲边城敦煌、吐鲁番 。 近年来随着城市考古的进展 , 石刻墓志的刊布 , 唐人诗文中都市信息的再发现 , 长安城市社会的研究迎来了新契机 , 有“长安学”的诞生 。
在中古中国 , 依据物理形态划分的城市(郭)与乡村(野)具有连续统一性(Urban-Rural Continuum);就长安而言 , 城市与郊乡共同承担了帝国核心区的角色 , 作者将都城与周边乡村作为整体的“大长安”,从区域史的视角 , 展现既是唐帝国中枢所在 , 又具有地方立场的京畿区域(尤其是乡村区域)内 , 国家与社会力量的互动、融合及矛盾、冲突 , 各阶层民众生产生活、安守流动、思想信仰之全景 。 书中重点剖析韦、杜家族为代表的京畿士族 , 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官员的长安城乡生活体验 。 本书是新时期长安研究的综合与创新 , 是中古乡村社会研究的厚重之作;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古代的城乡关系亦作出了贡献 。
华文好书
ID:ihaoshu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