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朝说他是奸臣,后人却称其为千古名相
评价封建王朝时,每个人诟病最多都是王朝末期的兵荒马乱,若不以成败论英雄,每个封建王朝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
文章插图
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出现的年代可能各不一样,但只有在宋朝才算是真正的发展壮大,医学有宋慈的《洗冤集录》、数学提出了“正负开方术”,这一项成就比西方要早500多年……除科技外,文学方面有我们最熟悉的宋词。不仅如此,宋朝还试图进行变法,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在这场长达数十年的改革当中,君子、小人如同过眼云烟,就连皇帝也是摇摆不定,身处变法中心的王安石,名流千古,任人评说。
文章插图
人们对王安石的了解大多都停留在诗词、散文方面,王安石这个人就如同他自己写的诗词一样:“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在最高的地方,往往都是苦寒之地,荒无人烟,也没人能够理解王安石心中所想、所悟,只有一腔壮志推动着他,然而壮志难酬啊!宋神宗一向支持王安石变法,但保守派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人都是朝中要员,他们议论纷纷难免会让宋神宗动摇。
文章插图
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召见王安石,跟他说:朕听闻有‘三不足’说,爱卿可知道?三不足分别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说到底是不是王安石说得有待考证,但这“三不足”却也符合他的思想,即便天变(大自然灾难)、人言(流言蜚语)众多也都无法阻挡王安石的变法。熙宁四年(1071年)京城就出了这么一件大事,史载东明县上千农民聚众到开封衙门状告王安石,之后还围在王安石家门口闹事。民愤如此之深,引起朝中百官惊恐不已,保守派上奏宋神宗抵制新法,应当多听听百姓的话,宋神宗此刻有些动摇了。
文章插图
熙宁七年(1074年)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再次上奏要求罢相王安石,曹太皇太后,高太后也是向宋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迫于压力王安石最终被解除了宰相职务。而这一切的根究都是王安石新法,免役法、免行钱。王安石为了推动经济,免除了赋税,折算为钱币,免行钱也是免掉了各行各业的商税,改为用钱折算,以此来弥补国库。法是好法,但是落实到各个地方却出了不少的差错,由于各地的收入不统一,能上交的钱税十分有限,而小商小贩小本经营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逼得他们也是买粮筹款,一次大旱,也是揭露了新法的弊端。
文章插图
王安石变法出现了这么大的差错,还导致了靖康之耻,南宋官员也是一一列举了他数条罪状,《宋史》也是将王安石列入“奸臣传”,明清两代就基本上坐实了王安石“奸臣”一说。南宋官员罗大经就点评了一句: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朱熹则说: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就连三苏当中的苏洵也是写:“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苏洵会这样点评王安石,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因为苏轼在朝中是保守派,站在不同的立场,自然还是要维护一下自家人。
文章插图
王安石变法却是存在诸多的弊端,它难以触及到封建体制的根本,在动摇不了封建制度时,新法的失败也就成了必然。不过从现代人来看,王安石的思想比宋朝人要开明的多,梁启超说: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如今人们看待王安石不再是“奸臣”,而是改革失败的“千古名相”。
- 德寿宫$访杭州南宋德寿宫复原设计师:最难的是细节
- 山水长&北宋诗人王安石彻夜难眠,写下一首忧国忧家的“静夜思”
- 李之仪&北宋词人李之仪,这十首词作,暗含处世和人生哲学,读懂受用一生
- 高俅$难怪高俅能祸国殃民 北宋的“太尉”究竟是怎样的官位
- 满族@北宋辽金的兴亡,女真和金室的起源,女真就是现在的满族!
- 范仲淹$范仲淹替百姓呐喊的一首诗:短短20字,诠释北宋一代名臣风骨
- 贾宝玉$红楼梦:宝玉对晴雯的一个要求,是大多数人最难以直面的自私
- 领导力|专科生想考公务员,“三不限”岗位,机会大吗?这是最难的岗位!
- 金轮法王&神雕中最难学的武功是什么不是龙象般若功,天赋再高也学不会它!
- 学霸|北理工状元学霸流浪捡垃圾12年:人生最难的修行,就是和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