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救|格律是枷锁?一文说清13种拗救,格律诗可以更灵活
始于南朝末,兴于盛唐的格律诗,可谓将古汉语文学的美推到了极致,它是音乐与文字最完美的结合。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以格律诗的形式呈现出来,寥寥数字间,总能塑造一种令人神迷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瑟。
我们在惊叹诗人的文笔才思之时,却总是忽略了格律本身为诗歌增添的魅力。甚至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是对诗的限制,是枷锁。可正是因为这些“枷锁”,才成就了如此美妙的“诗家语”。
文章插图
所以,很多诗人都认为:作诗时感觉受到格律限制的,多是才华不够,而才高者,能够将心中的情思,与格律相辅相成,写出许多好诗。更何况,格律自有它的灵活之处,并非一成不变。“拗救”便体现了格律诗的灵活性。
所谓“拗救”,诗中平仄不依常格是为“拗”,“救”则是补救了。或者我们可以看做它是几种公认的不同于定式的变格,而这种变格,并不会影响诗歌的音律美。
从清代开始,已有许多学者开始考定“拗救”的种类,不过都不甚详细。近代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对“拗救”作了极为详细的归纳。我们一起看下。
【 拗救|格律是枷锁?一文说清13种拗救,格律诗可以更灵活】
文章插图
一、五言律诗
1.最常见的便是单拗,即“平平平仄仄”的句式,第一字的平仄可以不论。比如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仄平平仄仄)”。这种变格十分常见,几乎是成了正格。
2.孤平拗救是“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第一个用了仄声,如此一来,就犯了格律诗的大忌“孤平”。这种情况,需要将第三字换成“平声”,如此既避免了孤平,又不会造成“失替”,比如王禹偁《五更睡》:“宠深还若惊”。
3.如果“平平平仄仄”的句式,第三字用了“仄”,可以不救。出句“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在律诗中很常见。
4.依旧是“平平平仄仄”的句式,如果第四字用了平声,第三字则需用仄声字来救,即“平平仄平仄”是为“三仄救四平”。比如许浑《早行》:“秋阳弄光影”。
文章插图
5.“仄仄平平仄”的句式如果拗成“仄仄仄平仄”或者“平仄仄平仄”则需要下句的第三字来救。正常情况,下句本是“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救则是“平平平仄平”。比如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6.如果“仄仄平平仄”的第四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仄”也是需要下句的第三字用平声来救。比如刘敞《秋晴西楼》:“木落山觉瘦,而晴天似高”。
7.“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式还有一种情况,即全部用了仄声“仄仄仄仄仄”,或者“平仄仄仄仄”。这样的大拗,也是通过下句第三字用平声来救。比如杜甫《送远》:“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文章插图
二、七言律诗
8.如果这个句式换成七言,就是在第7种情况上加了两个字,方法是一样的。“平平仄仄仄仄仄”,下句则是第五字用平声来救,因为加了两个字嘛,所以第三字变成第五字。
9.七言的“平平仄仄平仄仄”,同样是在第6种情况上加了两个字,方法一样。下句第五字救。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德寿宫$访杭州南宋德寿宫复原设计师:最难的是细节
- 明信片!星辰大海|新时代,这是江苏大海寄给你的蓝色明信片
- 伤友们&500束花638万多针!他们是织就颁奖花束绒耀之花的“织女”
- |莫湾基场口一直都是非常热受争议的场口,盛产乌黑颜色的翡翠原石
- 大学生|为什么很多企业拒绝招收三本生?并非是学历歧视,背后原因很真实
- 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待遇能领完,是真的吗?政策是如何规定的,还有4个细节
- 云韵!斗破苍穹萧炎是一位渣男有了萧潇以后,他确实改变了很多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物品@这三种东西不能捡回家,老祖宗的劝告有道理吗?是哪三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