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爱她但要尊重她

其实,婚姻最重要的考研不是夫妻之间,是在婆媳之间,多年媳妇熬成婆,那么,刚进门的媳妇自然就要受罪,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婆媳关系不好怎么办?
因此,我们的婆婆大多是在五十四岁以下,她们的年龄应该比我们大三十岁左右 。她们养育了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她们的儿子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单纯的骄傲 。当她们把自己的骄傲放到我们的手心,这是一种仪式:以婚姻的名义,从此,我们成为一家人 。
可是,当我们也是独生子女,当人们总是喜欢说我们“不关心他人”、“过于自我”、“依赖性太强”……当我们在24岁的这个年纪里以群体性的面目出现于婚姻登记处的大门口,我们是否可以在这个崭新的妈妈那里找到幸福?
我想,“婆媳”这种概念,应该是千百年来中国最难相处的人际关系网中的一环 。可是,因为1980的某些特殊内涵,悄悄地,便扩大了幸福的外延 。因为,幸福是种结论,而婆媳关系是一个体系 。站在婚姻的门内,我们应该可以,以母女的方式,深深幸福 。
因此,我,极具历史责任感的小叶子,经过长期的调查取证,得出结论如下:历史上那么多的婆媳,最常见的矛盾通常以七种方式存在 。当然,这样的结果依赖于一个先决条件:是明晓事理的婆婆与品性纯善的媳妇,是骨子里并不“无理搅三分”的两个人——善良,永远是善行的前提 。
第一种矛盾,源自生活习惯 。这是种生活的蕴积,明知道是难以改变的旧习与一个难以改变的年纪,我们却总是忍不住要抱怨 。在不可能有任何改变的既定命运安排下,抱怨只会令矛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就好像婆婆喜欢烧菜用酱油,而媳妇偏爱清淡的口味 。多么无心的一句牢骚评论,却让好好的一顿饭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 。让我们深爱的男人,左右为难 。
第二种,源自儿女 。那个小手小脚的孩子,走一步跌一跤的稚气脆弱 。我们要他戴厚帽子大口罩防感冒,他的奶奶说“小孩子要冻一冻才结实”;我们要他讲文明懂礼貌不要变成小野人,他的奶奶说“小男孩不打架怎么能变成大老爷们儿”……我们的观念总是这样千差万别,想和气,也难 。
第三种,源自男人 。婆婆心里比天大的男人,是我们的丈夫;我们心里比天大的男人,是我们的儿子 。我们疼儿子,为他洗衣服、叠被子、换着花样做饭菜 。婆婆疼儿子,便只有教育媳妇要为丈夫洗衣服、叠被子、换着花样做饭菜 。有道是“社会进步了,男女都一样”,我们不甘心让自己的男人只会舒舒服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催他干点活,先要躲过婆婆的眼 。躲不过的,轻则怄气重则吵 。
第四种,源自金钱 。家有老人,菜金、水电都要钱 。赡养费是种义务,通常是由几个子女几家平摊 。然而却总是有最精准的会计都算不齐全的微小差池,无非是几元几分,天长日久,罅隙变成填不平的沟壑 。五大洲曾经也是一个整体,从缝隙开始,今天相距何等遥远 。只要和钱沾上边,亲兄弟也要明算帐,帐算多了,亲兄弟便再也做不得兄弟 。
第五种,源自房子 。不过是父母住的几室几厅旧房子,兄弟姐妹结婚时占据其中一两间 。日子长了,没占到房子的便会惦念父母百年后那恐怕摊到自己身上连张床都摆不开的旮旯产权 。既然父母是大家的父母,房子自然也是大家的房子 。贫嘴张大民混到续集里才混上套两居室的房子,他手舞足蹈,因为在城市里,这是每个人心里最实惠的空间 。所以,为实惠做隔三差五的唠叨,看起来越发天经地义 。
第六种,源自妯娌姑嫂 。自古做人家的媳妇,最怕遇见的无非是一屋子女人那鸭子一样的嘴 。俗话说“三个女人等于一百只鸭子”,那么大姑小姑婆婆和你,约等于一百三十三点三三只鸭子 。这么多鸭子一起叫,想不精神崩溃也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