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为什么张俊和刘光世会被列为中兴四将

虽然是个奸臣,但是战功还是很大的 。所以说奸臣不一定就无能,忠臣也不一定是良臣 。
张俊(1086—1156),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建中靖国元年(1101),时年16岁的张俊为三阳(今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宣和初(当为政和六年,1116)从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门源东南),始授承信郎”①,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 。徽宗末年,参与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 。靖康元年(1126),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已升至武功大夫 。五月,从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进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今属山西),种师中兵败榆次(今属山西),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逃 。十二月,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进至大名时,张俊随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3000兵马到大名,被任为元帅府后军(一作中军)统制 。靖康二年正月,他率部镇压起义军李昱、张遇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后,不断升迁,阶官升至拱卫大夫 。
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前军统制 。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讨平叛军、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 。建炎二年五月,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又升承宣使 。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正驻军吴江,随即率部8000人退回平江,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领节度使 。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 。
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宗弼部南犯,宋高宗离杭州逃向越州;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今宁波),张俊任浙东制置使扈从 。金帅宗弼占领杭州后,派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率金军4000追击,当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军自高桥镇攻西门,张俊部将刘宝,以及杨沂中、田师中所部等抗击金军,知州刘洪道亦率州兵助战,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 。建炎四年正月初二,金军又攻明州,张俊与知州“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掩击,杀伤大当,敌奔北坠田间或坠水,俊急令收兵,夜,敌拔寨去,屯余姚”①,宗弼派援军赶赴余姚再攻明州,张俊抗击于高桥,推托以高宗令其扈从,逃往台州(今临海),刘洪道等也退出明州,明州遂为金军占领 。南宋则将明州的“小捷”,列为“十三处战功”之首,因“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军势稍张矣”② 。
【解析 为什么张俊和刘光世会被列为中兴四将】建炎四年四月,张俊改任浙西、江东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区的“群盗”,除刘光世、韩世忠两军外,其他诸将皆受张俊节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将领 。六月,宋朝改御前军为神武军,张俊改任神武右军都统制,领定江、昭庆二镇节度使 。绍兴元年(1131)后,张俊讨伐马进、李成有功,进太尉 。以后历任浙西江东宣抚使、淮西宣抚使 。绍兴六年十月,伪齐发兵30万大举侵宋,受张俊节制的杨沂中军与伪齐主力刘猊激战于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伪齐军战败,张俊所部张宗颜等生力军赶至,两军遂共奋击,伪齐军大败,张俊又率主力到达,追击伪齐军,与杨沂中军一直追击至寿春(今寿县),这就是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的“藕塘之战”,张俊以功进领镇洮、崇信、奉宁军三镇节度使 。
绍兴五年十二月,改神武军等为行营护军,张俊所部改称行营中护军 。张俊与韩世忠所部为南宋两支最重要的军队,宋高宗比喻为左右手 。绍兴七年,左护军副都统制郦琼率4万人叛降伪齐 。次年,原刘光世部主力、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所部2万人,归属于淮西宣抚使张俊 。
绍兴八年,宋金首次议和,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南宋成为金属国,张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难功臣号 。次年,金毁约南犯,张俊兼任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 。金军主力宗弼围攻顺昌府战败,张俊军也渡淮北上,一度攻占亳州(今亳县) 。奸相秦桧令诸将退兵以便乞和,张俊首先退回淮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