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才女出上联“朝朝暮暮,进进出出”,穷书生对出下联让才女红了脸

传说在清代,江南民间有一个才女叫娇娘。有一年,她的家乡遇了水灾,她便与母亲一起,返回老家避难。途经一座寺庙时,因为盘缠用尽,只能滞留在庙中,再修书等祖母派来接人。那时,寺庙附近住着一名穷书生。书生日夕往返于大庙之中,帮和尚抄写《金刚经》维生。娇娘看过经由他誊抄的经书,笔走龙蛇,感觉绝非凡品,因此产生了好感。
娇娘|才女出上联“朝朝暮暮,进进出出”,穷书生对出下联让才女红了脸
文章插图

刚好此时,城中的恶少听闻娇娘的美貌,打上庙来逼婚。娇娘就出了一个上联,告诉恶少,如果对得上来,就嫁他为妻。恶少老早就在镇上雇了一位,给知府大人当过幕僚的师爷,所以就等着娇娘说这句话呢!谁知道,娇娘的对子一出,顿时就把师爷给难倒了。
娇娘出的上联是:朝朝暮暮,进进出出。这个对子,只有时间与动作,并没有说明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也没有表达任何一种情绪,这要如何作答呢?师爷想了想,实在不知道怎么能工整地对出下联,就不敢出声了。恶少一看就急了,打算不管对不对得上,都要抢走娇娘。事情一闹大,往来庙中抄经的秀才听说了,就前来查看。最后在寺中小沙弥的鼓动下,对出了下联:日日夜夜,来来往往。
娇娘|才女出上联“朝朝暮暮,进进出出”,穷书生对出下联让才女红了脸
文章插图

围观众人听到这个下联,顿时绝倒!纷纷表示,这一个对联,虽然谈不上多么绝妙,但是的确只有这样对,才最为工整。原来,当初娇娘出上联的时候,正是想到了秀才朝朝暮暮抱经往返的模样。而秀才迫于生计,日日夜夜,来往于寺庙与小镇之间,单调重复着抄经的工作。足迹把寺庙中的青石板路都磨平了。所以,一听到娇娘的上联,他自然就答出了下联。
娇娘听到书生的答案,羞涩地扭头躲进了庙门里。别人都以为是这书生才思非常敏捷,因此才抱得美人归,却不知道娇娘心计,她是有意把自己嫁给了意中人呢!
娇娘|才女出上联“朝朝暮暮,进进出出”,穷书生对出下联让才女红了脸
文章插图

以上只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故事门类,叫作“名联佳话”。在先秦时代,巫祝之风盛行时。逢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喝“屠苏酒”,再在大门上贴一张“符咒”,用以驱鬼避凶。到了战国末期,人们渐渐意识到神鬼并不能庇佑自己,于是巫祝文化开始没落。百姓们把过年张贴的“符咒”,改换成了对仗工整的“吉祥话语”,张贴于大门的左右门楣上,讨一个好彩头。
对联多用充满智慧的格言、警句,再以对偶的形式,辅以押韵的声调,读来朗朗上口,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因此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历朝历代的才子、佳人们,时常通过“作对子”,来向大众展现自己的才华,用以达到“交际”与“扬名”的目的。因此,留下了不少佳话。而关于才子、才女们的“对联故事”,一直是中国民间传奇中一个重要的门类。
娇娘|才女出上联“朝朝暮暮,进进出出”,穷书生对出下联让才女红了脸
文章插图

其中宋朝的苏轼、苏小妹;明朝的唐伯虎、解缙;清代的王尔烈等等大才子、大才女,在民间都留下过“名联佳话”。这些人共同的特点都是:才高八斗、文名远扬。基本除了苏家兄妹之外,另外几人都是早慧的“神童”。其中“苏小妹”是一个虚拟人物,有人假托大文豪苏轼之名,以她为主角,把她和当时的大才子秦观(秦少游)扯到一起,写下了许多涉及风月的“名联佳话”。
【 娇娘|才女出上联“朝朝暮暮,进进出出”,穷书生对出下联让才女红了脸】其实,这种故事往往是民间落魄文人的杜撰。虽然有一部分名联雅对,但大部分意趣不高。人们只是借着这种形式,来聊一聊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爱情话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