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长平之战,几乎人人想到的一个词语就是“纸上谈兵”,而创造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赵括,几千年来,赵括一直被作为一个反面形象来教育国人,要大家知道,理论是苍白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中国的历史大抵如此,事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能为统治者服务,能体现统治者的意志 。因为中国的正史都是官家编著的 。故意避重就轻的就不说了,翻开国人引以为豪的《二十四史》这样的篇幅可谓汗牛充栋 。
更有甚者竟然完全无视现实,在事实实在无法为统治者说话的时候,他们就捏造事实,编出一本历史来,我不知道在正史中有多少这样的篇章是无耻的文人编撰出来的 。反正玄武门事变的史实肯定是编的咯 。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才有那么一句名言,一句无耻但是正确的名言——胜者为王,败者寇,因为胜利的人才可以有权利编撰历史,掌握历史的话语权,来蒙蔽无知的后人 。
现在我就要根据一些现成的史实和一些简单的分析来为赵括这位悲剧英雄翻案 。首先,来分析一下长平之战的原因和意义:
长平之战的起因实际上是秦军在完成强国路线之后,开始统一天下吞并六国的第一步 。当时的山东六国要么国力过于衰弱,要么因为国内政治事件自我消耗 。根据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国力强盛的赵国成为了秦国的第一块绊脚石 。具体的上党郡城池的事件就不分析了,就按照史记的说法,姑且听之吧 。
其实从长平之战的规模和后来的影响看,实际上秦国扫清了赵国也就是取得了进攻其他山东六国的军事主动权,山东诸国中最强大的机动兵团一旦被扫灭,六国均暴露在秦军的军阵之下,无险可守 。秦国逐步蚕食六国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
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
兵力:秦军60万 赵军:45万
前期将领:王翦:廉颇
后期将领:白起:赵括
国力: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积聚财富,国内政治清明,军队战斗力强悍,能征善战的名将极多 。综合国力第一,加之秦国地处西北,民风彪悍,尚武精神极强 。赵国以商业立国,在农耕时代综合国力得不到保障,没有丰满的战略物资供应,但是赵国经过了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在军事上非常强悍,尤其是骑兵战术相当厉害,吸收了游牧民族的长处 。因为赵国地处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等凶悍骑兵的磨练,士兵实战能力不错 。单兵作战能力完全有可能在秦军之上,最次也能混个平手 。但是国力困乏,打不起消耗战 。
【揭秘纸上谈兵的赵括 其实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在战争前期,双方成胶着状态,赵军据险不出,避其锋芒 。廉颇的战法主要是看中了秦军属于劳师以远,后勤补给困难 。廉颇的想法是大量的消耗秦军的国力,要知道60W大军的开销是相当巨大的,秦国的补给又属于远程补给,困难可想而知 。待到秦军后勤出现了短缺,国内已经支付无力,秦军锐气自然受挫,说不定也来点兵变就更好了,二来,秦军长期远征必然疲敝,到时候自己尽出其精锐部队,可以一举荡平秦军 。
这个想法固然不错 。但是仔细分析,其实漏洞不少,1.赵国国力不济,跟秦国打持久战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 。虽然秦军消耗巨大,己方的45W大军也是赵国不小的负担 。2.既然想好了正面据险不出,为何不派出小股的精装骑兵不断骚扰其后勤补给线,不求战果只求拖垮敌人 。兵法说,正兵以对,奇兵制胜 。廉颇光打消耗战,战术未免过于单一 。3.战和不定,外交失败 。
按照理由说,此次赵军对秦军的长平之战,乃是其他六国的前哨战,应该积极在外交上加以斡旋,争取其他诸国的支持,让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在物资上支援长平前线的赵军,然后可派一支联军有生力量只取咸阳,让秦军自顾不暇,长平之战不战而胜 。(在邯郸之战中,赵国倒是采用了这一招,为何早早不用) 。
- 盘点 决定历史的走向的三国著名战役
- 咸丰皇帝的长子同治皇帝为何死后5年才入葬?
- 是谁第一个公开提倡蓄发的?太平天国洪秀全
- 史上崇祯皇帝为什么秘密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呢?
- 揭秘米开朗基罗的情人 多如繁星且有男有女
- 最成功的吃货是谁?为了吃饱竟努力当上宰相
- 揭秘卢俊义第一次为什么拒绝上梁山落草为寇
- 唐岛之战发生在哪里 唐岛之战的战址现在何处
- 关于肉铺的介绍 肉铺
- 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