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丘吉尔|“业余小说家”丘吉尔和他虚构的“权力游戏”

温斯顿·丘吉尔|“业余小说家”丘吉尔和他虚构的“权力游戏”
本文图片

温斯顿·丘吉尔|“业余小说家”丘吉尔和他虚构的“权力游戏”
本文图片

◎徐阳
话说世纪之交 , 欧洲的政治形势波谲云诡 。 地中海地区小国劳拉尼亚爆发了一场酝酿已久的政变 。 该国反对党领袖萨伏罗拉年方三十二 , 得道者多助 , 始终面临困难却未经多少坎坷 , 颇受上天眷顾 。 他的对手 , 劳拉尼亚总统 , 虽然推行独裁 , 却是上一场内战的胜者 , 政治、军事资源雄厚 。 双方从暗斗到明争 , 一同为看客们奉上了一场跌宕起伏、血脉贲张的大戏——这一切 , 均出自英国二十世纪伟大的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之手 。 没错 , 《萨伏罗拉》正是丘吉尔被埋没已久的唯一虚构作品 。
权力的游戏
刚拿到这本小说时 , 我着实愣了一下:丘吉尔居然写过小说?大家知道 , 他写非虚构是一把好手 , 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不过 , 丘吉尔在大学时已经展现演讲的才华 , 又是军校毕业、经历过战火 , 还做过随军采访人员 , 这么想想 , 他的确拥有小说创作的文字基本功和一手素材 。
本书出版于1900年 , 时年丘吉尔26岁 , 是一位标准的“斜杠青年” , 尚未步入政坛 , 却已对政治展现出极其敏锐的嗅觉 , 当然还有足以让他日后获得世界顶级文学桂冠的文字功力 。 他以接近专业的水准 , 为读者“业余地”创作了这部《萨伏罗拉》 , 一场十九世纪末的“权力的游戏” 。 书中 , 作者既构思了精彩诡谲的情节 , 也很明显地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
【温斯顿·丘吉尔|“业余小说家”丘吉尔和他虚构的“权力游戏”】英国现任首相、丘吉尔研究专家鲍里斯·约翰逊就认为 , 萨伏罗拉很像是青年丘吉尔的理想化身 。 不过依我之见 , 书中其他人物也或多或少投射出了他青年时代的影子 。 此外 , 丘吉尔还在故事中融入了自己对政治乃至对哲学的深入思考 , 试图通过虚构来探讨这些问题:历史的恶性循环能否彻底打破?武力推翻独裁个体之后 , 起义的人民及其领导人是否会重蹈覆辙?革命者在创造新历史的过程中可否做到破中有立?……青年丘吉尔已经拥有了指点江山的雄心 。
《萨伏罗拉》的情节起伏跌宕 , 颇具张力 , 文笔则简洁凝练、惜墨如金 。 总统和反对党皆需考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群众影响 , 自始至终同样遭受这种担心的折磨;每逢关键时间点 , 下一刻总存在多重发展可能 , 扣人心弦;一支走到半路陷入进退抉择的舰队(劳拉尼亚最重要的军事威慑力)呈现出内忧外患无法平衡的窘境;阵营界限模糊 , 无所谓实际意义上的“自己人”或“敌我”互动 , 表面阵营之下一直暗流涌动 , 推推搡搡 。
除了框架性的节奏把控 , 作品中也不乏抓人的小瞬间:一位军官正要向抗拒命令的中士开枪杀鸡儆猴 , 军政部长骑马入场 , 来到士兵身旁打圆场 , 子弹就这样憋回去了;保卫总统府时 , 中尉刚刚一击毙敌 , 他身边的中士立刻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丘吉尔精准地刻画了这一场景 , 中士赞叹着中尉的枪法 , 自己也仔细地瞄准 , 专心致志的瞬间仿佛让时间凝固 , 可倏然间 , 没有尖叫 , 只有奇怪的声响 , 他还没来得及开枪 , 已经血肉横飞……简短的几句描述 , 人物形象、动作、甚至声音 , 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
业余小说家
作为语言天赋和政治敏感度都极高的“业余小说家” , 丘吉尔在《萨伏罗拉》里认真严肃地组织了各位军政人物的语言:在街头激情演说和政坛微妙辞令之间切换自如的革命领袖、穿梭于官腔和闲谈之间的霸道总统、能够轻松应对不同场面和人物的总统夫人、口气冷硬利落的军政部长、年轻活泼的军官、圆滑谨慎的“墙头草”秘书……作为亲历过残酷战争的军人和随军采访人员 , 他为读者带来了全景式的观战体验——巷战、进攻总统府、街头突围、海上炮击等 。 首次经历战争的萨伏罗拉敏锐地观察到各种细节 , 与身经百战的军官有着不同的体验 , 形成完美互补:萨伏罗拉和中尉穿越有埋伏的广场 , 遇袭时中尉立即看清形势 , 萨伏罗拉却一头雾水 。 另一边 , 总统夫人在窗口似懂非懂地聆听战况 , 越是不懂 , 越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观察也许与从未经历过战争的细心读者同步;不必道破“子弹擦肩而过”等事实——当事人那一刻还没反应过来 , 但我们都能通过音画切实感受到 。 而作战英勇、对政治却丝毫不敏感的中尉 , 与手腕老练的萨伏罗拉、总统、秘书等同样形成对比互补 , 他这方面的后知后觉或与从未参政的读者同步 , 或需委屈读者放慢感知速度驻足观看 , 但无论如何 , 透过他眼睛看到的政治资本、政治行为及其动机都更加新鲜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