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 , 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 , 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 , 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
古人书信为竖写 , 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 , 为了表示尊重 , 不论书写到何处 , 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它的基本做法 , 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
扩展资料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 。除了保护有关的私人秘密外 , 一般对属于书面作品性质的信件也给予版权保护 。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 , 是有名的礼仪之邦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 , 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
1.称呼也称“起首语” , 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 , 后加“:” , 冒号后不再写字 。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 , 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 , 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 , 就只写称谓 , 不写名字 , 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 , 就写关系的称谓 , 如“姨妈”、“姑妈”等 。
对非近亲的长辈 , 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 , 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
夫妻或恋爱关系 , 可直接用对方名字 , 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 , 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 , 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 , 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
一般直接写名字 , 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 , 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 , 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 , 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 , 再加“老师”二字 , 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 , 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 , 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 , 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 , 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 , 以示尊重 , 如“戴老”、“周老” , 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 , 也有以职务相称的 , 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 , 又不指定姓名的 , 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 , 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
如 “XX委员会”、“X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 , 可直接用姓名 , 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 , 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 , 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 , 也可一前一后 , 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 , 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 , 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 , 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