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备课教案的活动区活动怎么写 一、课题提出背景:
区域活动首先作为一种思想,发源于西方,由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后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 。如今,区域活动已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的部分 。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活动 。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活动质量 。而影响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活动材料 。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
由此可见,区域活动的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充分利用好材料这一教育手段,就需要教师在材料调整中有一定的教育策略 。教师的教育意图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的隐藏在材料中,教师主导地位转化为隐性状态 。教师间接调控教育过程,儿童则如入“无师”之境 。有更多机会自我决定、自由选择、主动参与、充分交往、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各种情感 。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及时调整材料 。活动过程不是单向知识传授和机械模仿、而成了师生双向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过程和儿童人格的自我成长过程 。
二、概念的界定:
材料泛指教师在创设环境中有目的地位儿童提供的各类物体和游戏素材,是儿童个体建构的对象 。同时还指向由教师、儿童、家长共同收集的制作作品所需要的各类废旧物品 。材料是儿童游戏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儿童在其特殊的发展阶段,更多地是依赖材料进行建构活动的 。材料又是教育者架起的桥梁,教师将很多教育意图通过材料这个媒介自然地传达给儿童,不同的材料蕴涵了教师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材料萌发出儿童不同的活动兴趣和游戏行为 。
三、目的和内容:
1、研究目的:
在本课题中主要以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情况为研究内容,通过探索,梳理出一些提高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调整材料的方法 。
2、研究内容:
(1)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中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
(2)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中投放、调整材料的时机、顺序、强度 。
四、研究的方法:
(1)对象:本园小班2个,1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比班,年龄3—4岁 。
(2)调查方式:
1)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资料综述 。
2)采用观察法,对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现场观察记录并分析 。
2. 教案的活动评价怎么写 1.钻研大纲、教材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33939,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