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字篆书怎么写

1. 篆书的书字怎么写 如下图: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
临摹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经阶段和入门途径,同时,更是书法家终生学习和掌握书法技法的唯一手段 。
同时,临摹也是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 。因为临摹的过程是对经典法帖审美价值的积累和修正原有书写习惯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 。
扩展资料
篆书的演变
大篆,从汉代以来,一般人都认为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时太史籀所造 。如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班固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 。”许慎也说:“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
古文或异者,也就是太史籀就古文加以增损而成,故大篆又称为“籀文” 。因此后人都认为大篆是古文之后的一种形体了 。
大篆字体,在传世的石刻文字,当以石鼓文最具代表性 。此种石器,无疑是中国最古而又最可信的石刻遗物 。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石鼓文最古的拓本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宁波的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 。石鼓文的字体,大致介於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 。可知确是秦始皇以前之物,应当是属于籀书的系统 。相对小篆而言,可称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篆书
2. 著字的古体字是什么 除了篆体,隶书等还有更古老的字体:甲骨文和金文 。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 。民国初年经董作宾先生的研究整理,将收集到的甲骨文分为五期: 盘庚武丁时代 祖庚祖甲时代 禀辛康丁时代 武乙文丁时代 帝乙帝辛时代 这五期甲骨文的书风各有特色,有兴趣者可自行研究 。
以文字特性来说,甲骨文还保留着绘画的色彩,但又不失素描式的写意神态,比较自由 。除甲骨文外,在殷代的一种重要文字是金文 。
它的名称也是由书刻的原料而来 。关于金文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是: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 。
1987年公布的新说法则是:一向被认为出现于甲骨文之后的金文,实际上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 。
钟多是乐器,鼎多为礼器 。例如九鼎则为传国重器,王都所亿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 。
铸刻上面的文字,多为记事或表彰功德的内容 。这种铭文,有的是凹下的阴文,有的是凸出的阳文 。
前者称为“款”,是“刻”的意思;后者称为“识”,是“记”的意思 。所以金文也可统称为“钟鼎款识” 。
以后书法“款识”或“款式”的名称即由此演化而来 。周继殷,统治天下达800年之久,所以金文的形体是随着时代而有所发展的 。
殷代的金文和甲骨文相似,因是金属铸成的字,所以笔画较甲骨文祖圆,形体也略较方正,行款一般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 周初主文,从笔画到结字,都与殷商甲骨文,金文接近 。例如,从有代表性的西周时的《大盂鼎》铭文[图](西周初期青锏器,高约1米,重153.5公斤,铭文19行,291字,记载周康王策命其臣盂,以及对盂的赏赐)可看出这时期金文的特点,即笔画往往首尾尖细,中腹肥重;字形大小、斜正不一,多具变化,风格尚似甲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