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述的作文怎么写

1. 如何写好一篇记述作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 。
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 。
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抑扬手法的运用,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 。
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 。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 。
……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这是“抑” 。
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基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 。这是“扬” 。
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 。
可以运用突转法 。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 。
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 。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
可以运用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
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花 。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 。
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可以设置悬念 。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 。《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此外,还可用虚实相生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口技》;有离有合法(写开去又收回来),如《荔枝蜜》、《白杨礼赞》;巧合法等等 。
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这样疏蜜相间,文章也就有了波澜 。在叙述过程中适当插入一段描写、议论、抒情等,使在叙述中有断有续,可以激起叙述的波澜(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
要让作文真挚优美,必须要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材料,这样就要求学会积累和观察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 。
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 。
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 。
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