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孝字怎么写( 三 )


而其中的“恶逆”、“不孝”、“不睦”的三不赦,只不过是不孝的情节轻重问题 。以《唐律疏议》为例,“恶逆”是指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等直系尊长;“不孝”是“善事父母曰孝,既有违犯,是名‘不孝’” 。
条例很简洁,但包含的内容丰富 。先贤说了那么多的侍奉父母的标准,提了那么高的要求,都是要遵守的,不然,就会受到惩罚 。
例如,若父母还在世,就搬出去住,有自己的私产,就是“不孝”;若对父母供养不足,也是“不孝”;这些都是要受罚,而且是决不待时的 。真是如孔子所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
相反,孝子则得到各种的好处 。在法律上孝子能够得到宽恕 。
孔子认为做儿子的,当父亲犯了法时,不应该揭发父亲 。当叶公告诉孔子“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时,他说“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直在其中矣”,认为父子应该相互包庇 。后来的统治者也都承认了这条原则 。
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曾颁令“自今子匿父母,妻匿大父母,皆勿坐 。”这一刑罚原则为后代所沿用 。
中国人在两千多年中,一直认为为父报仇,是天经地义的,父仇是“不共戴天”的;甚至可以报九代之内的仇,“虽九世可报也” 。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 。
在唐代以前,主要是以乡举里选为特征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各个朝代的选拔标准和科目并不相同,但“孝廉”一直都是其共同的重要内容 。乡里出名的孝子,地方长官就有责任向上推荐,也可以直接任用 。
汉武帝以四科取士,四科各有偏重,但都要求孝弟廉正 。唐高祖号召幼童读《孝经》,并设置童子科:“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 。
同时,人们如果出于各种原因而不愿为官,那么要亲养父母也是最好的托词 。最高统治者标榜孝道,就不得不予以准许 。
【古代孝字怎么写】典型的就是汉代的李密 。李密不愿意为官,但因他有才名,有孝名,皇上要召他为官,李密就写了《陈情表》上书皇上,说“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长期由老祖母抚养,而今老祖母需要自己在身边 。最高统治者以孝行孝言进行示范,为上下行孝言孝起了莫大的影响 。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者 。深深懂得以孝治天下的历代帝王,都不遗余力推行孝,并力图通过自身的行为宣扬孝 。
汉文帝是以孝仁即位并以孝仁治天下的 。民间称赞他在母亲病卧三年中一直是“无昼无夜侍左右,无冬无夏奉高堂;未从问病肠已断,未曾进药口先尝” 。
最高统治者的对孝的大力提倡与示范,还表现在对《孝经》的重视上 。自战国时魏文帝注解《孝经》始,就有数十位帝王亲自为《孝经》作注,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 。
不仅儒士要读《孝经》,武士也要读《孝经》,汉光武帝让他的虎贲之士读《孝经》 。此外,太子等贵族子弟也要读《孝经》 。
自汉至清,莫不如此 。各王朝帝王皇后,也以能获得“孝”谥为荣 。
在汉代,除刘邦谥“无高”、刘秀谥“光武”外,其余都以孝谥 。另一种重要的教化形式,是各大家族、大臣名绅制定并实施的乡规民约 。
以家族为聚居的小社会,家族成员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并享受一定的权利 。大族对小族有保护的义务与作用,同时又具有规范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