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设计理念怎么写( 三 )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 , 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一、创设情景 , 激趣导入 。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 , 可是她们只买了3 张票 , 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 , 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 , 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 , 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 , 大家一定 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探究体验 , 经历过程 。
1、教学例1.1方法一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 , 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 。
下面是三(1)班参加 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出示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 , 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 , 参加踢毽的有8人 。
师:那么 , 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17人 , 9+8=17(人) 。可是 , 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 。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 , 算式是9+8=14(人) 。
……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生:因为有3个人重复了 。生:因为这3个人及参加了跳绳 , 又参加了踢毽 。
生: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 , 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 , 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 , 还应该减 去3人 , 所以是9+8-3=14(人) 。生:因为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 , 也就是多算了一遍 , 所以要减掉3人 。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 , 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生:14人 。2、方法二 。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的看清楚 , 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 , 请班里的14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 , 自己 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 。班内的14名学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 。
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 , 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 , 站到相应的位置 。
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生:因为他们两厢运动都参加了 , 站左边不行 , 站右边也不行 。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 , 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生:站中间 。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 , 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 , 中间就是两种训练都参加的同学 。3、方法三 。
师: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学生组内讨论 , 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 , 教师巡视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作 。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 , 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
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高的 , 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跳远的 , 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 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 。师:这样的话 , 能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及参加了跳绳的 , 又参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 , 看还没有没更好的 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