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的禾下土的汗怎么写( 二 )


每当我们把剩下的饭菜倒掉时,可否想过正在炎炎夏日下辛勤劳动的农民伯伯?每当我们厌恶农民伯伯那黝黑的皮肤,长满老茧的手时,是否想过我们所吃的白米是他们汗水的结晶?
其实每一颗米都是用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但是在很多人的眼中都不以为常,经常浪费粮食 。记得我小时候每一次吃饭时,总是把饭撒在桌子上,爸爸每一次都心疼地告诉我:“女儿,不要浪费啊!”可我每一次都当作耳边风,不听爸爸的劝言,直到我现在懂事了,再读这首诗的时候,才明白体会到:原来农民伯伯工作是多么辛苦的 。
现在的我们的生活渐渐富起来了,不愁吃,不愁穿,虽然这样,但是也不能铺张浪费 。虽然我们如今吃得饱,穿的暖,但是你们可否听说过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仍然有很多人因为生活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挣扎求存……每当我看见的一张张贫困山区儿童的照片时,我不禁落泪了……
像我们一样的同龄人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环境中,他们衣衫褴褛,吃着像石头一般的馒头时,可我们却还正在无休止地浪费……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现在不是财富的创造者,而是一个消费者 。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尊重农民伯伯和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4.“汗滴禾下土”请问全诗作品信息 【名称】悯农 【年代】唐代 【作者】李绅 【体裁】五言古诗 李绅《悯农》一 【原文】 悯农 chú hé rì dānɡ wǔ,锄 禾 日 当 午,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谁 知 盘 中 餐,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注释】 1.悯:怜悯 。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后才改为餐了 。
餐飧: 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
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李绅《悯农》二 【原文】 悯农 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春 种 一 粒 粟,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sì hǎi wú xián tián,四 海 无 闲 田,nónɡ fū yóu è sǐ。
农 夫 犹 饿 死。【注释】 1.悯:怜悯 。
2.粟:(sù)谷子 。3. 犹:还 。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