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什么是对仗句对仗句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
对仗句要求:
一、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
1.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2.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3.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 。
例:《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二、词语对仗的要求是:
1.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
2.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3.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
4.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
5.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
三、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
4.什么是对仗句对仗又称对偶 。
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 。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 。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 。
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九歌.湘君》) 。
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 。
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 。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 。
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 。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 。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欣篆体怎么写
- 双方拟定试用日期怎么写
- 通草书怎么写
- 房屋退租函怎么写
- 道歉信开头怎么写
- 6的分成减法怎么写
- 控制繁体字怎么写
- 渴了的英文怎么写
- 列车员自我鉴定怎么写
- 为什么大家都说“狗改不了吃屎”这句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