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句怎么写( 六 )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首句入韵者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泪》) 前三联对仗者,首句不入韵的,五律多于七律;首句入韵的,七律多于五律 。
律诗首联不用对仗,颔联、颈联、尾联用对仗 。这种形式的律诗罕见,因为一般尾联是全诗的结束语,用散行比较容易画龙点睛,用对仗较受束缚,故诗人不喜用尾联对仗 。
杜甫诗中时有这种形式,后人模仿者较少 。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杜甫《悲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泗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6.写对仗的句子对仗又称对偶 。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 。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 。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 。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 。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
7.什么是对仗句对仗句即对偶句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 。
“对”字在此做动词,意谓著将两两一对的东西放在一起 。“仗”字则来自古代仪式往往由两人一组来举行,有“仪仗”的“仗”意 。对仗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所构成的修辞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 。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相对,充分利用声调 。
拓展资料
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