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 , 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 , 字与字之间的连带 , 既有实连 , 也有意连 , 有断有连 , 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 。
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 , 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 , 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 , 上收下放 , 但也可以互相转换 , 不排除左放右收 , 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 。
一般是上密下疏 , 左密右疏 , 内密外疏 。中宫紧结 , 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 , 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 。
布局上字距紧压 , 行距拉开 , 跌扑纵跃 , 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 。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 , 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 , 末字为枯 。
线条长细短粗 , 轻重适宜 , 浓淡相间 。和草书差不多 , 但没那么草 。
3、发展及特征行书这种字体 , 不像草书那么潦草 , 介于草书与正楷之间 , 也不像楷书端端正正 。行书是继草书、楷书之后 , 出现的一种书体 。
简而言之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加以小的变化 , 书写起来很简便的书体 , 故而与楷书相间流行开来 。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 它不像草书那样难写难认 , 又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 。
所以古人说它“非真非草” 。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 , 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 , 改变了楷书笔形 , 草化了楷书的结构 。
总之它比楷书流动、率意、潇洒 , 又比草书易认好写 。行书在汉末是伴随着楷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书体 , 在当时 , 没有普遍地应用 。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 , 才使之盛行起来 。行书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 一是据《书断》行书绪论中说是刘德升所创作 , 又据书家评传 , 云:在米芾的《清和帖》中 , “倾”“仰”二字相连 , 都是“单人旁” , 却处理手法不一:“倾”字为左中右结构 , 中、右两部分分量较重 , 故“单人旁”较粗重 , 竖笔加长 , 以求相称 。
“行书者 , 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 , 即正书之小讹 , 务从简易 , 故谓之行书 。”由此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
还有一说法是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 , 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 , 传秘书 , 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 , 相闻者也 。河东卫凯子 , 采张芝法 , 以凯法参 , 更为草稿 。
草稿是相闻书也 。”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 , 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 , 相闻者 , 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
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 。这是与篆、隶、草、隶各种字体 , 并不像楷书那样中规中矩、拘于守正;行书也不像草书那样点画勾连、放纵不拘 , 清晰易于辨识 。
行书首先是书写方便:行书对楷书的部分做了简化处理 , 或减省点画 , 或并合线条 。如“话”字的“言字旁” , 原楷书繁写为七画 , 写行书就只有两画 。
其次 。
5.2018年3月书法落款怎么写2018年3月可以写戊戌年春月、戊戌年仲春、杏月等 , 也可以写二〇一八年三月 , 再辅助姓名等其它落款内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