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古代字怎么写( 二 )


隶书: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 , 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 , 从无角变成有角 。
汉代 , 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 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
草书: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 , 而后今草 , 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 , 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草书 , 又称破草、今草 , 由篆书、八分、章草 , 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 。草书本于章草 , 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 , 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 。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 , 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 。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 。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
楷书: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 , 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 , 它书写流畅 , 用笔灵活 , 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 , 传至今日 , 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 。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 , 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
行书:“行书” , 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 。行书不同于隶、楷 , 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 。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前人以“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美 , 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3.古人是怎么造出字来的在中国古代 , 由于没有拼音字母 , 所以古人要认识汉字、读出汉字 , 只好用汉字来注音 。
这样便先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首先是直音法 。
直音法盛于汉代 。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
《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 , 就是这种情况 。例如《说文》中的“材 , 才声” , 意思是说“材”这个字的读音应该读成“才” 。
后代的经学家把这种方法说成“音某” , 也是同一个意思 。比如唐代陆德明编写的《经典释文》有“拾 , 音十” 。
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 , 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 。有时候会出现某个汉字没有同音字的情况 , 比如“丢”字 , 我们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有时候这个字虽然有直音 , 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汉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难懂、难读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生僻字注常用字 , 这是违反学习原则的 。
另一种注音法和直音法很相似 , 那就是用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音 。例如“刀”字 , 《康熙字典》注“到平声” 。
“刀”是平声字 , “到”是去声字 , 单用“到”来对“刀”字注音是不准确的 , 因此必须法“到”字的声调改变了 , 才能得到“刀”字的读音 。同样的 , 这种注音法虽然比直音法有所进步 , 但是由于需要改变声调 , 然后才能读出字音 , 所以不是很方便 。
还有一种注音法 , 就是我们熟知的反切法 , 又称反音、切 。反切法自东汉到清末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 , 一直对汉字标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