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生存的痛苦和虚无:梵高一生画的每双鞋子都诉说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智以渡兮 , 慧以孤兮——“为道日损”中要损的正是逻辑思辨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从学出发 , 分析现象 , 如切如磋 , 如琢如磨 , 发现差别 , 建立概念 , 确立联系 , 增加知识 。 这就是逻辑认识 。 它是“以一释多”的过程;是人们认识“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的过程 。 而逻辑思维正是它的必要条件 。 但是 , 形而上学也需要应用逻辑思维的认识论吗?显然误解发生在这里 。 老子认为 , 道超越一 。 求道就是从万物回到三 , 二 , 一 , 及道的过程;这是一个“以多知一”的过程 。 它与为学日增的过程完全相反 。 因为 , “为道日损”中要损的正是逻辑思辨 。
生存的痛苦和虚无:由于舒适和快感具有否定的特征 , 而痛苦则具有肯定的本质——这我在上文已经向读者作了回顾——所以 , 衡量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并不是一这个人曾经有过的欢乐和享受为尺度 , 而只能视乎这个人一生缺少悲哀和痛苦的程度 , 因为这些才是肯定的东西 。 但这样的话 , 动物所遭受的命运看上去就似乎就比人的命运更可忍受了 。
动物比我们更满足于只是存在、植物对此则更是全然地满足;而人能否满足则根据其意识的呆滞程度而定 。 与此相应的就是动物比人更少痛苦 , 但同时也更少快乐 。 这首要是因为动物一方面没有“担忧” , ……
一双双鞋是自由的渴望 , 是回家的象征 。 有想从象征符号学出发解读它的奥妙吗?而自由和家则是爱的两个具有内在张力的向度 。 从《鞋》的象征意义观照人类不可逾越的地理......
—— 题记 刘先银 北京 2020
在与源头太一合一之前 , 没有绝对的自由 。 每双鞋子都诉说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如果说艺术就必须有人牺牲 , 我只能说梵高这一生真是饱受风霜 。 他活着的时候人生抑郁不得志 , 不管是他的情感还是绘画事业 。 在他活了37年 , 而且也都充满了很多传奇 。 我们带着这份好奇走进梵高 。
文章图片
梵高一生画的8幅靴子题材的油画
器具属于大地 , 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阐释和延续 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必须通过鉴赏来发现 。 这器具属于大地 , 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 。 正是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 , 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而自持 , 保持着原样 。 艺术作品的本源凭借其存在而无限延展 , 海德格尔例举了梵·高的作品《农鞋》 , 作为器具的鞋的存在是在它的有用性中 , 即农鞋存在于农妇对它的使用的过程中 , 而非存在于人们对它的思维和表象之中 。 “正是在使用器具的过程中 , 我们才在实际上与器具的器具性相遇 。 如果我们只是一般地想象一双鞋 , 或只是看着画面上那双空空的没有被使用的鞋 , 我们就永远不会发现器具的器具性的存在究竟是什么 。 ”
我们不能在对鞋的认识思维或鞋的表象中遇到鞋的有用性 , 只能在对鞋的使用中遇到它 , 但我们在使用时 , 又不会注意它在被使用中显示出来的有用性 。 而且鞋越好用 , 越不会注意它的有用性 , 除非鞋不好用或者根本不能用时 , 我们才注意它的有用性 。 然而 , 此时鞋子的有用性已经被用尽了 。 如果说一双不能用的鞋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鞋 , 那么 , 此刻被我们注意到的鞋子就是徒有其名的鞋了 , 鞋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 似乎没有任何暗示它的用途的东西 , 但是 ,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 , 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 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 , 积聚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 ”在这幅画中海德格尔看到了农妇对农鞋的使用 , 在此使用中 , 他看到了农鞋与大地和使用它的农妇的世界之间的关系 , “皮制农鞋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 。 暮色降临 , 这双鞋在田野小径上踽ju踽而行 。 在这鞋具里 , 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 , 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 , 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 。 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 , 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 , 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 , 死亡逼近时的战栗 。 这器具属于大地 , 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阐释和延续 。 ”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