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感想怎么写( 五 )


可是真提笔写起来,发现有些东西,只有在静静坐着的时候,才会仔细想着,然后说给父母听 。电话虽然很方便,可是就几分钟的交流,聊的内容不会太深入,自己往往也因为怕父母担心而专挑高兴的事说 。
一直觉得日子还很长,我们只是在外面转转,看看外面的世界,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身边,承欢膝下 。可没想到这一离家就是那么多年,更没想到,竟然有点习惯了在外面的生活,甚至有时会想在这里生活其实也挺好 。
高考后填志愿,当时就想着能出省看看就好,没太多考虑 。考研选择学校的时候,曾一度在西大和病毒所之间徘徊,也和爸爸打了好多次电话谈论过这个话题 。
想着如果回广西,会不会一切都是另一个样子 。而现在,很少和家里讨论毕业后去哪了 。
越长大和家里人寻求意见的时候越来越少,认认真真说事情的时候也更少了 。一周至少一个电话,让我都没去注意到自己已经越来越远离了小时候那个,无论什么事情都想和父母分享的小孩 。
我以为我还是那个,在学校受了委屈晚上回家了还可以和爸爸妈妈诉苦的小孩 。写信的时候特别明显,那语气已经不是在撒着娇的小女孩的语气了 。
是啊,长大了,好还是不好呢?也许是好的吧,我们可以站在大人的角度和父母商量着事情,自己也可以给父母建议,甚至在父母不注意保重身体的时候和他们生气,就像小时候我们为了风度在起风的时候不加衣服他们训斥我们一样 。可是现在出入社会,看多了社会的面目之后,又多么想我们可不可以永远不长大,可以在父母的庇护下,过着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
父母有着他们生活的圈子,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吃饭喝茶唱歌,老妈可以和那些阿姨们跳跳舞 。每次想到这一点,我心里就心安理得一点,就觉得即使没有我在身边他们也可以过得很快乐,如果这样下去,也算是很美好的生活 。
可是儿女不在身边,父母心里总会有点遗憾的吧 。也许晚上睡觉前,突然想到我们,想着我们小时候的可爱模样还有那些趣事,再想想远在他乡的孩子,心里肯定是很失落的吧 。
写写信,多打打电话,多和他们聊聊,也许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了 。
7.傅雷家书的读后感怎么写谆谆人世语 悠悠父子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 。
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 。
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 。
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 。
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 。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