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比咸丰更有帝王之才为何没有登上皇位

恭亲王奕?,人称“鬼子六”,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弟弟,虽与天子之位擦肩而过,但却位极人臣 。
关于奕?为何与皇位擦身而过说法众多,此一说以为道光本意在择立奕?,后因其事外泄,始改立奕詝 。
另据《清官遗闻》所述,道光确实想立奕?,但最后之变化系由于奕詝之师傅教导得当,故而终于影响到道光的决心 。
一日,举棋不定的道光帝决定召奕?与奕詝人对,以便定储 。二人皆向师傅求教 。奕?师傅卓秉恬教奕?对道光所询之事均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而奕詝的师傅杜受田则知奕詝之才学不如奕?,若陈议时政,必定屈居下风;因此他授机奕詝,如果道光帝自言老病,将不久于人世,即当伏地流涕,以表仁孝 。奕詝如教行事,果得道光欢心,因此得立为嗣 。
【奕?比咸丰更有帝王之才为何没有登上皇位】不管是哪种说法,其实都没有记载都是后人的传说而已 。如果从道光这个人的性格上来分析,道光是一个优柔寡断的皇帝,也许在他心里很清楚,《南京条约》是在他的手里签订的,现在的大清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让颇有才干的奕?登基,很有可能会推翻自己之前的一些政策,甚至会因为鸦片战争这个污点而对先父的功绩不置可否 。相反,他看到奕詝十分孝顺,加之奕詝没有奕?那么杀伐决断,说不定在日后对自己执政期间的功绩会大家赞扬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推论,从皇帝这个历史地位上来说,他应该也顾虑到后宫干政,奕詝的母亲孝全皇后已经去世了,而奕?的母亲静妃还在,一旦奕?登基,而当时奕?的年纪也不大,后宫干政的事情就极有可能发生了 。
无论是何原因,总之恭亲王奕?就这样跟皇位失之交臂 。但是道光还算对得起他,在遗诏上不但写了奕詝继承皇位,也写了要封奕?为亲王 。可是道光却忽略了一点,曾经离皇位那么近,不论是奕?还是咸丰,彼此间都已存在隔阂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说是权臣但也是最招人恨的 。首先恨他的就是咸丰,当咸丰看到诏书的时候,心里非常不爽,封奕?为亲王的几个字就像是在告诉咸丰,“要不是你,奕?就是皇帝!”换做任何人都会不高兴,何况这个位置还是全天下独一无二的皇位呢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道光亲自把恭亲王放在了咸丰的枕头旁边,而恭亲王偏偏本身又是一个会“打呼噜”的,这又怎么可能不起矛盾呢 。其次还有像肃顺这样的人也恨奕?,无缘无故的他就成了二把手,挡住了别人的机会,虽然当时都说恭亲王有多么聪明贤德,但是他当时毕竟还是年轻,初涉政坛还不是很有建树,因此就招来了那些想出头的人的恨意 。
恨归恨,说到底这是先皇遗诏,恭亲王还是得册封 。奕詝即位后,19岁的奕?受封为恭亲王,恩遇超过其他诸王 。1852年,奕?受命在内廷行走 。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军由扬州进入安徽,杀人河南,直逼直隶 。咸丰帝打破亲王不能任军机大臣的祖制,任命奕?为“军机大臣上行走 。”奕?在镇压太平军北伐期间“参赞军务,夙夜勤劳”,用人得当,布防及时,为挽救清朝立了大功 。但在平息太平军北伐之后,奕?开始功震朝野,呼声越来越高,咸丰本是个资质平庸的人,而奕?却偏偏是个能力超凡,又一心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人 。所以在咸丰看来,自己的声威有被弟弟超过的危险,这是决不允许的 。
大凡专制制度下,所需要的只能是奴才而不是人才,属下比上司优越,臣子比帝王优越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 。就在奕?的母亲去世后,奕?想给自己的母亲要一个皇太后的溢号,据说这也是奕?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 。但是给了溢号就意味着,承认咸丰和奕?的地位对等,这其实并不改变什么,但是这却是咸丰不能允许的 。所以咸丰死活不肯给奕?母亲皇太后的谥号,最后奕?苦苦哀求,咸丰帝勉强给了个谥号,但是安葬的规格和礼仪都有所下降,也因为此,咸丰和奕?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奕?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的低谷,在平息太平军北伐之后,咸丰帝就借口奕?在其母丧期间为母争封,礼仪失当, 于1855年罢免了奕?的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已、都统等要职,命仍在内廷行走,奕?一下子成了闲散宗室 。